人工智能為學習帶來許多創新元素,有意見認為,AI 將成為教育的下一個關鍵發展方向;不過,近年不少教育工作者反映,AI 時代的資訊素養及道德觀教學挑戰甚大。有見及此,明報教育服務伙拍騰訊教育,推出「明報教育服務x 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課程」(下稱MPTC)項目,致力為學校提供軟硬兼備的AI 學習與素養教育方案,為未來教育做好準備。
文、圖:陳詠琪
免費報名參加3月11日「明報教育x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課程」教師工作坊
佛教慈敬學校約在10 年前開始推行STEM教育,10年過去,迎來的是AI新時代。「AI對老師來說是挑戰,但對學生則是契機。」范秀琪校長說道。可能有人會問,小學生真的需要用到AI嗎?范校長說,得知有學生會向AI「問功課」,例如數學題或常識科的知識。她覺得AI是大趨勢,教育事在必行,不能逃避:「在這個世代,知識變得唾手可得,按兩個鍵,答案就會跑出來。不是不讓他們用,而是教會他們如何用得好,以及正確的使用態度。」

目前,AI最常見的功能離不開圖像、語言、文字及編程,而這些AI能做到的事,正正適合用於教育。榮休校長馮立榮分享,有教育界同工會利用人工智能處理行政工作,例如出通告或函件,先起草稿再作潤色;後來會有人用AI來備課、搜集資料及準備簡報,近年甚至開始用於批改試卷:「當AI日漸普及,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將它應用於學習上,當然不是鼓勵學生叫AI幫忙做功課,而是如何在大量搜集回來的素材中進行篩選。這是學生要學習,老師要指導的部分。」
馮校長承認,自己最初接觸人工智能也有所擔憂,特別是資料的準確性及版權問題:「AI的出現讓教育界感到無所適從,主要是擔心平台的資訊不準確,擔心掉進版權的陷阱。所以在教導學生使用這些AI學習時,必須配合資訊素養,只有兩者一同前行,AI工具才能發揮其最大效果。學生也要跳出固定型心態,持續發展以自我完善,必須學會與Al共同學習。」
平台資源豐富 老師校長反應正面
由騰訊教育開發的青少年人工智能課程平台,涵蓋小學至高中不同學習階段的課程,亦設自主學習功能、學習進度、自動化分析及教師培訓等工具。系統五大功能包括:創意實驗室、Python實驗室、硬體實驗室、AI體驗館及AI訓練館。師生更可使用平台上的「騰訊元寶」作AI搜索、寫作,以及圖片生成,讓課堂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平台支援兩文三語,合共提供超過100個AI課程,在國內已有過萬間學校正在使用。明報則配合AI平台提供有版權的內容,以及資訊素養相關的培訓,製作出完整的AI教育方案。
為了讓老師對平台有更深入的認識,明報教育服務舉辦3 場教師簡介會,介紹平台特色及使用方法。第一場活動已於2月18日舉行,近20間小學派代表參加,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是其中之一。
其校長尹紹光讚揚MPTC是一個完整的平台,將AI的技術帶到學校場景,相信平台將對教育界有很大幫助:「在學生層面,平台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及內建程式。在學校層面,平台可協助老師備課,並在教學流程上提供建議,很有效地、很全面地支援學校,是將AI帶入校園很好的起步點。我們不只看到平台現有的功能,未來透過持續發展,相信往後將會推出更多、更新、更完備的功能,必定能配合教育界的需要。」

免費報名參加3月11日「明報教育x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課程」教師工作坊
他深信人工智能是教育界未來的發展路向,又以「雙面刃」形容AI教育,強調資訊素養的重要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希望AI為學生帶來正面的效果,而非錯誤的信息或不良的資訊。我們最不希望看到人工智能降低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學習動機,因此這是我們教育界同工,以至整個社會需要一起努力的。」
聖公會聖雅各小學將參與MPTC第一階段的先導試驗計劃,數名老師出席了簡介會。資訊科技主任孟子龍稱,平台上有很多教學資源,不少工具能為老師減輕行政工作,例如制訂教學計劃或製作簡報,甚至能因應不同班別的程度和喜好,做出更多元化的教學內容。
他認為現在是很好的時機思考如何將AI用於教學上:「不少學生覺得現時的編程成品沒有用,若利用平台將大數據加入編程,便能讓學生明白,其實編程可以融入生活,相信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2019年起推出人工智能課程的佛教慈敬學校亦將參與先導計劃。該校創科教育及電子學習統籌樊永業主任認為,MPTC平台為他們解決了不少在校園推展AI教育的難點:「以往我們使用的免費平台今年用到,明年就可能用不到,甚至有些功能再也無法找到同樣的平台取代。我們對MPTC平台有信心,這個情況不會出現。在坊間很少平台能做到一站式,整合不同人工智能技術,而且在安全的環境下使用,這點讓老師十分放心。」
目前,該校小六學生正進行有關樂齡科技的人工智能培育計劃,樊主任預計,MPTC平台也能為項目提供不少新想法:「目前一個老師正在帶領5至8組學生,我們考慮使用平台上的工具設計聊天機械人,為同學增設『小導師』從旁協助。平台上內置很多不同程式,讓同學們有更大的空間去設計樂齡科技給長者使用,以前做不到的,現在都可能有新的方法做出來了。」
明報ESG 大獎增教育元素 冀達跨界連結
明報自2023年起舉辦的「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大獎」,今年為配合AI學習趨勢,首次加入教育元素,希望藉此連結商界、學界及社區,共同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比賽分為兩個組別,第一組別是以「環保」或「社會責任」為主題的學校計劃;參加辦法簡單,學校只須填妥網上問卷,提交已完成或進行中的計劃的理念、目標、成果等即可。第二組別的參加者需先出席MPTC 工作坊,並利用平台工具,設計具「環保」或「社會責任」元素的課堂教案。
不少出席簡介會的教育工作者表示有興趣參加,樊永業主任認為商校結盟的概念,對學校來說十分吸引:「我們不希望學生的想法只流於設計層面,若有了商界的配合,他們可以為同學的作品提供實際的意見或改善方法,甚至有機會量產。我認為這對整體發展有正面影響。」
「MPTC- 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教師工作坊
對象:中學及小學老師
費用:免費參與
完成活動可獲試用帳號1個月
日期︰2025年3月11日(二)
時間︰16:00-18:00
地點︰英華書院
馬上報名:https://link.mingpao.com/83566.htm
相關文章︰
明報教育服務辦「騰訊雲AI探索日」 期攜手本港中小學共創STEAM新策略
首登「學與教博覽」舞台 強強聯手:明報伙拍騰訊 AI平台All in one!推動科研+STEAM+自主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