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羅書院——綠茵場上汗如雨,保羅校園展萬象

學校是每個學生在此度過一段風華正茂,多姿多彩的時光的地方,也是多年以後,午夜夢回時,會魂牽夢繞的地方。而每所學校的校園生活都各有千秋,別具特色。今天,我們將帶大家走進聖保羅書院的校園生活。

「保羅萬有」

我們採訪了聖保羅書院的黃煒鍶助理副校長。在談及聖保羅書院校園生活特色的時候,黃助理副校長認為我校學生的包容性極高,同學之間存在一種兄弟情懷也極深,無論大家有著甚麼樣的背景,都能不分彼此,互相幫助,形成關愛包容的溫馨氛圍。正如校歌裡所提到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接著,黃助理副校長與我們分享了本校其中一個特色,自1970年代起,我校便與心光盲人學校合作,率先為視障學生提供融合教育,而這也成為了我校照顧視障學生的傳統。我校除了為老師提供照顧視障學生的培訓,圖書館亦安裝了幫助視障同學學習的設備,務求讓視障同學融入主流校園生活之餘,亦得到適切的幫助和照顧。在今年八月三十日的奧運健兒訪港活動中,其中一名視障同學鄭資,在當日不僅是升旗隊的一員,更為學校精心製作了一條短片。而最令她為之動容的是有一名舊生,在百忙之中亦抽空為鄭同學詳細說明短片中須改善之處。由此可見,這種學生之間的兄弟情誼並非空談,而是在校園中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同理心正是聖保羅書院一直致力培養學生的重要核心價值。

聖保羅書院——綠茵場上汗如雨,保羅校園展萬象
圖一 在升旗隊擔任副隊長的鄭資同學(中間)

 

在採訪之前,我們已得知黃助理副校長在學校已經度過了十數年的教學生涯。於是,我們想了解她剛入職時對聖保羅書院的期望。出乎意料地,她坦言自己當初並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這已是她任職的第三所學校。然而,經過一段時間與學生相處,她對聖保羅書院的師生之間的關係感到有點意外。有時,同學怕父母擔心自己而沒有將一些學校發生的事告訴家長,反而會與老師分享。「良師益友」四字是她對聖保羅書院師生關係的評價。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令同學畢業多年後,仍然會與老師常常聯絡。此外,她覺得聖保羅書院的學習氛圍靈活變通,多元發展,遵循香港教育「全人發展」的理念。所以同學並非只是專注於學習上,同時亦有空間發展個人興趣,既能認真學習,亦能發揮潛能。雖說聖保羅書院的學生未必人人都是社會翹楚,但卻在不同範疇例如政經界、醫學界,藝術界各有貢獻,的確是「保羅萬有」,這正是她認為當今社會所需要的「通才」。

聖保羅書院——綠茵場上汗如雨,保羅校園展萬象
圖二 記者採訪黃煒鍶助理副校長

一「波」定情

隨後,話題進入玩樂方面。我們與黃助理副校長聊及本校一大特色——「西瓜波」。黃助理副校長與我們分享了她剛入職時看見操場上有三十幾個西瓜波此起彼落,到底同學能否分辨哪個是屬於自己的球而感到困惑。訪談中,我們對西瓜波在我校發展的歷史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於當時學生一般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很富足,因此踢廉價的西瓜波成了同學們小息時最大的消閑活動。經過幾十年的傳承,最終成了本校的一大特色。而這個活動也使同學之間的關係更緊密,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團結精神,成為一屆屆學生之間的集體回憶。在去年,1964,1974,1984和1994年畢業的同學便一起回到學校舉行了一場跨時代的西瓜波比賽,球場上不分年紀,不分職業的聖保羅畢業生,均為追逐這個「西瓜波」而雀躍不已,聖保羅書院的兄弟情誼也由此可見一斑。這點,在訪問常踢西瓜波的同學三丁班莊子鋒同學口中也得到認同。莊同學說,西瓜波就像串連起珠子的一根繩子,有著不可抗拒的魔力,把不同的同學串聯起來,共締一段段難以忘懷的友情。與此同時,他的球技在與同學互相切磋之間也得到了提升,讓他在足球校隊中有更出色的表現。而西瓜波的聲明遠播,就連只來了一個月的數學科王健文老師也對西瓜波在聖保羅的地位略有所聞。同時,王老師亦補充了西瓜波的歷史。在香港70-80年代時,當時很多學校的操場都是建在天臺之上,校園空間較小,沒有足夠的空間舉行需要大範圍的運動,所以踢西瓜波是當時十分流行的活動。同時也因為聖保羅書院的學生都十分熱愛踢西瓜波,因而成為了聖保羅書院的一大特色。

 

聖保羅書院——綠茵場上汗如雨,保羅校園展萬象
圖三 保羅人與西瓜波

此次採訪在愉快且充實的氣氛中圓滿落幕。我們對聖保羅書院的黃煒鍶助理副校長、數學科王健文老師以及各受訪同學致以最誠摯的謝意!無論是誨人不倦,年資豐富,亦或者是剛加入聖保羅大家庭的老師,他們都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歷、見解與感悟,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聖保羅書院的校園生活;他們的熱情和真誠,也令我們的採訪工作更加順利和充實,讓我們認識到百年老校聖保羅書院充滿關愛和活力的校園生活。

文:高陽、曾張丞皓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