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堂禮仁書院
儒家思想結合現代教育 培養道德才華兼備學生
【OpenSchool專訊】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禮」及「仁」是其思想核心之一。作為全港唯一以儒家思想為教學理念的學校─孔聖堂中學,適逢七十周年校慶,易名為孔聖堂禮仁書院,旨在彰顯對學生內在人格培養的重點,在儒學根基上建構現代教學模範,積極開拓學生視野,務求讓每位學生都有出外交流機會,並透過創科教學培養學生道德素質,於日常學習中體現儒家精神。
【OpenSchool專訊】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禮」及「仁」是其思想核心之一。作為全港唯一以儒家思想為教學理念的學校─孔聖堂中學,適逢七十周年校慶,易名為孔聖堂禮仁書院,旨在彰顯對學生內在人格培養的重點,在儒學根基上建構現代教學模範,積極開拓學生視野,務求讓每位學生都有出外交流機會,並透過創科教學培養學生道德素質,於日常學習中體現儒家精神。
【OpenSchool專訊】「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牠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校長陳慧韵用這句名言,道出了學校的教學理念──不會單憑學術標準來評估學生成就。學校運用各種方式發掘學生的多元潛能,締造空間與機會,助年輕一代獲取成功感,為未來人生作好準備。
【OpenSchool專訊】元朗天主教中學多年來秉誠天主教辦學精神,以全人教育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多元智能,建立終生學習的態度。校方透過加強跨學科合作,並利用校外資源優化教學,發展具校本特色的課程,讓學生展現不同面向的才華,豐富學習經歷,並在六年中學生涯中,成為具備活力、愛德、貞潔、無私與忠信五大特質的「元天人」。
【OpenSchool專訊】近年來勢洶洶的AI風潮,隨着ChatGPT的誕生更趨熾熱,有人預計AI將會令很多專業消失,那未來社會究竟需要甚麼素質的人才呢?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由初中開始,推行「STEAMforLife」的理念,Life既指「生活」亦指「生命」,一語雙關;校長阮愛馨相信,無論多先進的AI,最終目的都是為人類服務,啟發學生運用AI去關心社會,才是他們應關注的重點。
【OpenSchool專訊】創校超過40年的樂善堂王仲銘中學(下稱王中),致力提供優質教育,以「仁、愛、勤、誠」,培育學生獨立自主,並對社會承擔的精神。王中認為創新科技是未來社會發展方向,教育不應僅着眼於學習科技,而是應該同時培養人文科技素養。因此,校方以「人文科技」概念結合視覺藝術、資訊科技、綜合人文,以及設計與科技等科目,發展具特色、跨學科課程,培養學生對世界的好奇心,以設計思維讓同學們應對未來生活的挑戰。
【OpenSchool專訊】學生猶如寶石,未經打磨前是看似普通的石頭,只要用心並用適合的打磨方法,就可發揮其特點,折射出不同的光芒。聖公會蔡功譜中學相信教育就如工匠打磨寶石,只要發掘學生的特點和專長,憑着教師的愛心和適當方法,便可讓學生發揮所長,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光譜。
【OpenSchool專訊】聖公會李福慶中學(下稱李中)創校於1996年,一直在東區為青少年服務,提供優質教育。該校持守基督精神,為同學培養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的素質,實踐全人教育。透過多元化的學習平台,讓學生發掘自我,展現潛能。該校教導同學本着校訓「業精禱誠」的精神,藉着禱告積極進取,發揮潛能,榮神益人,成為社會棟樑,服務社群。
【OpenSchool專訊】關愛文化是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十分重視的傳統,旨在讓學生在關愛共融的學習環境下放膽追尋夢想。學校把關愛精神貫穿跨學科STEAM教學,從而讓學生認識社區、環境、物種、文化保育等議題,又引入多樣化校本課程供學生嘗試,讓不同能力的學生發掘適合自己的路向。
【OpenSchool專訊】學生在求學時期,學習活動多在學校進行。學校除了教導學科知識外,在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動力起了很大作用。學校如能啟發學生思考,讓其樂於學習,達成自我探索,定能為他們未來打好基礎。1978年創校的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多年來着重正向價值觀,建立關愛文化,並且重視啟發學生潛能,培育樂於學習的精神,加上多元化課外活動、特色校本課程,探索學生無限可能並加以栽培,實踐全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