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李福慶中學——蛻變成長  尋夢飛翔  邁向三十週年

數理活動展現非凡魅力 ,探知求真啟發無限潛能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創校於1996年,一直在東區為青少年服務,提供優質教育。本校持守基督精神,透過多元化的學習平台,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的素質,實踐全人教育。本校深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而珍貴的,是潛能無限、屬上帝所愛、獨一無二的創造。只要用愛灌溉,用心培育,多讚賞,多鼓勵,學生定能更看重及珍視自己的價值,在滿有關愛的校園中茁壯成長。同時教導學生本着校訓「業精禱誠」的精神,藉着禱告奮發向上,發揮潛能,榮神益人,成為社會棟樑,服務社群。

本校於11月中旬迎來了兩年一度的數理週活動,為配合學校三年發展計劃之主題「蛻變成長,尋夢飛翔」,數理學科老師精心設計了豐富而有趣的活動,旨在激發學生對數理領域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數學及科學學科的奇妙世界,並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數理學科的奧秘和魅力。活動得到全校師生的熱情參與,從教室、梯間,到操場走廊,從課堂內外到小息、午息,再到放學課後,校園內處處洋溢着數理學科的趣味元素,散發着濃厚的學習氛圍。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蛻變成長  尋夢飛翔  邁向三十週年
五彩斑斕的泡沫噴湧而出,場面壯觀。 

「大象牙膏」揭序幕   熱情參與添姿彩 

11月11日早上,學生一如以往來到操場參加升國旗集隊儀式,卻驚喜發現司令台處擺放着長桌,長桌上放置着七色彩虹般的實驗溶液,更特地架設起護欄以防同學靠近。而校長與一眾數理科老師則早已穿着起雪白的實驗袍,帶着神秘的笑容靜候在旁。同學議論紛紛,目不轉睛地盯着實驗桌,引頸以待。原來校長老師們為我們準備的驚喜是名為「大象牙膏」的實驗。隨着科學學習領域統籌主任林素琴老師宣布數理週正式啟動,校長和老師們同時把催化劑注入盛有混合物的實驗容器中,五彩斑斕的泡沫在化學作用下噴湧而岀,效果如同火山噴發般壯觀。老師們以如此別開生面的方式為數理週揭開序幕,同學們無不歡呼驚歎,嘖嘖稱奇,對隨之而來的活動更添期待。綜合科學科主任李嘉峰老師指出,這些實驗不僅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還能協助建構他們對科學的理解。他又指,看到學生們在實驗後積極主動了解實驗的原理以及準備實驗的過程,當中所呈現的強烈的好奇心,正是數理週的意義所在。

數理週的活動豐富多彩,老師悉心安排各項活動,讓學生在饒有趣味的數理海洋中遨遊萬里。活動包括以班級為單位的「數理競技」、以小組形式進行的「數理問答比賽」、動動數學腦筋的「人體工學」及衝破橡皮筋張力的「東南西北跑」等。同學以不同方式吸收數理知識,寓學習於遊戲當中。同時老師又安排早會分享、數理書展、數理遊踪、智能回收推廣車、攤位遊戲、音樂科學線上活動、專題講座、外出參觀水知源、中電鐘樓文化館以及觀看以天災、輻射、環保為主題的電影——《焚城》等,讓同學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多元而實用的數理知識。過程中,同學展現出極大的熱情與極高的投入度。中五級李浩天同學在數理遊踪活動後分享道:「原以為估算數理科老師總身高的遊戲只是靠運氣,沒料到這竟牽涉複雜的統計學知識!透過應用人類身高的平均數據與總人數相乘,便可得出合理估算。」另外亦有受訪學生表示,數理週的活動讓他們看見數學和科學科在日常生活的廣泛應用,大開眼界之餘,對學科的興趣也大大提升。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蛻變成長  尋夢飛翔  邁向三十週年
盧子俊及賈文軒在亞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AIMO Open Contest)總決賽(馬來西亞站)頒獎禮中接受頒獎。

舞動彩虹傘  迎難而上  展翅飛翔

作為數理週的主要統籌老師之一,林主任特別強調數理週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學習數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知求真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特別為中四及中五級同學而設的「舞動彩虹傘」,是數理週活動的一大亮點。同學須要以班級為單位,運用物理學上能量轉換及流體學說的理論,合力舞動一張直徑為12米的巨大彩虹傘,並將傘中的排球拋向高空。活動講求高度團體合作精神,過程中,同學不但需要學習與他人配合協作,更需認真審視自己的強弱項,在合適的位置發揮己身力量之餘,也不忘面對並加以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成功讓排球直衝天際。

活動的設計理念正正與學校主題不謀而合。同學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面對重重的困難與挑戰,當成功無法一蹴而就的時候,便必須學習堅持忍耐,並透過不斷反思求進、改正過錯,方能蛻變成長。物理科科主任洪國豪老師表示:「學生必先蛻變成長,方能尋夢飛翔,這是一個漫長的成長過程。故此特地安排了拍攝,記錄學生『舞動彩虹傘』以及一同喊叫口號的整個活動過程,寄望學生能迎來個人的『蛻變成長』,勇於『尋夢飛翔』。」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蛻變成長  尋夢飛翔  邁向三十週年
中四、中五級同學與老師們眾志成城,合力舞動彩虹傘。

趣談中醫藥   認識中華文化 

無獨有偶,談及活動的亮點,不得不提的是數理週「趣談中醫藥」講座。全校師生於11月15日週會時間齊集禮堂,在專家詳盡的介紹下認識中醫藥的起源及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並強調了數理科目在中醫藥藥劑配比及療效分析的應用。講座一方面使同學有機會認識中國的醫學文化領域及增強養生調和的概念,另一方面亦加深了同學對中醫藥及現代科技結合的認識,讓他們了解到中醫學在推動醫療體系發展的重要價值,啟悟良多。講座設置了不少互動環節,例如近距離觀察不同藥材的模樣、體驗把脈的奇妙、與同學討論及向專家發問等,師生們的熱烈迴響,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綜合科學科主任李老師表示:「中醫藥的應用日益廣泛,不論是作日常保養調和之用,還是對日後的人生規劃,學生及早接觸相關領域的資訊百利而無一害。」他續指,現時學校亦有從多方面向學生推廣相關資訊,包括善用天台生態園種植艾草,又聘用任職註冊園藝師的校友主理種植工作坊,帶領學生認識艾草的功用,並將之製成具中醫藥療效的艾草球,透過義工服務送贈予長者。同時又在中一級推行「有機蔬果種植比賽」,讓學生藉着種植蔬果實踐學科知識,學習種植方法。學校其後更會在校內成立「中藥園」,讓學生透過種植不同中草藥,加深對國家中醫文化以及中醫藥行業的認識;又會於明年2月份舉辦「廣州中醫藥交流團」,屆時同學必能進一步深入瞭解中醫藥的博大精深。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蛻變成長  尋夢飛翔  邁向三十週年
小記者親臨生態園並訪問李嘉峰老師

 探知尋夢  規劃人生  

「蜕變成長尋夢飛翔」既是本校週年主題,想必也是老師們對我們同學的祝福與期許。然而,要「蛻變成長」並非一朝一夕或單憑兩年一度,為期一週的數理活動就能達成,更重要的是依靠老師們經年累月的引導與培育。在數理週的最後一天,去年畢業的校友盧子俊正好回到母校探望老師,看到校園內滿滿的數理元素,他坦言感觸良多。盧同學現時就讀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士課程一年級,在校期間他熱愛數理學科,積極參加多個數理比賽,屢摘桂冠。他表示:「在學時老師的悉心栽培使我心中的數理種子茁壯成長,開花結果。這不但讓我確立了日後願景的科研路向,也是我後來能在亞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AIMO Open Contest)總決賽(馬來西亞站)中取得金獎的重要因素。」

提及老師的栽培,同樣代表香港參加馬來西亞站總決賽的中六級賈文軒亦深有體會。賈同學指,由中二起轉讀本校為他的成長帶來重大的影響。他坦言道:「本校的老師會更加熱心關注學生成長,初中時會關注同學的課外活動動向,高中時則會關心同學的情緒壓力,為同學提供適切的學業支援。」賈同學續指,由於老師知道他熱衷於數理領域,故會不時為他提供額外的學習材料以及推薦他參加不同的比賽,使他對數理科的興趣日益濃厚。首次參加如此大型的國際數學比賽並獲得銅獎,對他而言是極大的鼓舞。去年,賈同學參加由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舉辦專題研習比賽(Young Engineers Conference 2023)獲得優異獎,透過探究港島東區維港海水的重金屬含量,並分析由Global Fishing Watch 公開的人造衛星數據,以了解海下灣海岸公園非法捕魚情況。他表示,眾多的比賽經歷不但豐富了他在數理方面的知識,更使得他對修讀工程學及從事工程、測量行業的決心越發堅定。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而珍貴的,要讓孩子在校園內蛻變成長,老師的細心澆灌尤為重要。在是次數理週數理估算遊戲中獲得冠軍的中五級楊文皓的成長歷程,可謂印證了這句說話的涵義。身為創新科技學會會長的楊同學表示,初中時候的他認為自己的學術成績毫不起眼,深信自己只能在運動上取得成就。然而升讀高中後,他屢屢獲得老師的鼓勵和推薦,使他有機會參加不同比賽,拓闊視野,對自我有更深入的認識。在「國家安全領域」虛擬遊戲設計比賽中,楊同學從全港八十多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異獎;又在不同的創新科技比賽,如香港校際AI方程式比賽、水底機械人比賽、智能機械由我創比賽(Robotics Intelligence DIY)中屢獲佳績。楊同學開始察覺到自己的蛻變,重新肯定了自己在數理創科方面的能力,更加奠定了他希望成為編碼程式員的夢想。

夢想很大,人生很長;然而成就大夢想,也許只需要用心栽種一顆種子。蛻變很難,成長非易;然而要成功蛻變,也許只需要一份破繭而出的決心和勇氣。探知尋夢似乎沒有一套固定的方法,也許只要我們願意堅持,願意求進,願意擁抱生活中的挑戰,在老師們的支持引導、關愛培育下,我們終能蛻變成一個更優秀的自己,實現夢想。

文:葉銳榮、楊樂妍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