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將軍澳基德小學
成功為成功之母 愉快中學習 關愛中成長

聖公會將軍澳基德小學<br/>成功為成功之母 愉快中學習 關愛中成長

【OpenSchool專訊】小孩子都喜歡跑跑跳跳、四處探索。在聖公會將軍澳基德小學敞大的校舍之中,每個角落的設計和布置均花盡心思,目的都是讓學生體驗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近年,該校將「成功為成功之母」的教育理念滲入各課程及活動中,讓學生在學校之中不但可以盡展孩子好奇的本性,還能增長自信心和歸屬感。校方致力營造學校成為一片「愉快樂土」,令學生把「返學」當成是「回家」一樣輕鬆愉快的事。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創新‧具意義的特色課程 引領學生尋找學習的價值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br/>創新‧具意義的特色課程 引領學生尋找學習的價值

【OpenSchool專訊】喜歡學習是人的天性,但在繁重的功課和考試的壓力面前,大家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忘記了為甚麼要學習,失去了學習的熱誠,而這種情況可能早在小學時已出現。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多年來着重多元化課程和生活化體驗,希望學生從小一開始便找到學習的價值,更主動地學習,在六年小學生活中好好裝備自己,迎向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
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br/>培育廿一世紀德才領袖 引進教學新模式

【OpenSchool專訊】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創校二十年,多年來一直以培養德才兼備的未來棟樑為宗旨,在學術與多元智能培育方面,均為學生提供大量機會,讓小朋友透過豐富的學習經驗,發展個人潛能與品格。因此,學校在學制上也與時並進,適時引進新模式,善用資訊科技與新技術,讓學生在吸收傳統知識的同時,也學習廿一世紀的應用技能,讓小朋友能在知識、技能與態度上建立堅碩基礎,成為有能力不斷進步的終身學習者。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
為學生紮根 如樹木茁壯成長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br/>為學生紮根 如樹木茁壯成長

【OpenSchool專訊】小學階段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一個承先啟後的關鍵時間,對其日後學習、品德和個人發展影響深遠。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致力為學生做好紮根工作,透過採用加拿大阿伯達(Alberta)的雙語學制課程及「雙老師制」,讓學生同時兼擅英文及中文,為未來更高層次的學習做好準備。

循道衞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
舉辦「疫風同行」升中家長線上適應講座

循道衞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br> 舉辦「疫風同行」升中家長線上適應講座

【OpenSchool專訊】升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子女的個性已逐漸建立,不再完全依賴家長的指引,慢慢偏向有個人的選擇和話語權。子女即將升中的家長面對不同的擔憂,例如擔心子女會否愈來愈不聽話,導致溝通不良,親子關係緊張?他們能否適應新學習環境?他們在漫長的線上學習過後,是否習慣與同學相處?

新一屆「心繫家庭」家長教育計劃將於9月展開

新一屆「心繫家庭」家長教育計劃將於9月展開

【OpenSchool專訊】香港家長教育學會主辦的新一屆賽馬會「心繫家庭」家長教育計劃(2022-25)將在今年9月展開,計劃是一項為期三年的免費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計劃主要以家長為服務對象,歡迎全港幼兒園、幼稚園、小學、中學、特殊學校及非政府組織(NGO)報名參加

循道衞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
分享正能量面對逆境心得

循道衞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br>分享正能量面對逆境心得

循道衞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獲華永會贊助,在去年疫情中製作了善亮人生「在生命的順流或逆流中成為更好的自己」影片及中小學生命教育教材套,計劃廣受歡迎,短片的瀏覽次數已超越四十多萬次,教材套亦惠及全港中小學。究竟這個計劃意念從何而來?前線老師從使用者角度有什麼看法?教材在疫情情中如何幫助學生?

城大工學院成立鵬程優才工程學庫
推動STEM教育 培養明日精英

城大工學院成立鵬程優才工程學庫<br/>推動STEM教育 培養明日精英

【OpenSchool專訊】教育界近年積極推動STEM教育,逐漸成為熱潮。學校除了透過校內課程,讓學生學習STEM知識外,還積極鼓勵他們多參與校外舉辦的活動,培養對STEM的興趣。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工學院得到「鵬程慈善基金」捐贈港幣400萬元,成立「鵬程優才工程學庫」,將於未來兩年推出一系列專為中學生而設的STEM教育活動,歡迎全港中學生參加。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學生有必要「贏在起跑線上」?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br/>學生有必要「贏在起跑線上」?

【OpenSchool專訊】經常說要贏在起跑線,但未能贏在起跑線的同學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分,發揮所長呢?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下,家長必然希望子女出人頭地,但對於沒有好的起跑線的學生來說,又是否沒有出路呢?蘇家樑校長有另一番見解。「多年來畢業的學長雖不是每位都『贏在起跑線上』,但卻能在不同崗位上發光發熱,當中在資訊科技和在運動方面均有卓越的成就。對學校來說,啟發學生學習及培養全人發展才是重要,希望學生能『覺知』自己的長處,故能以『明智顯悲』精神,培養學生找到正確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