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實行混合式教學
趣味盎然引發學習動機

近年混合式教學成為新常態,促使一眾教師與時俱進,重新設計教學材料及改善課堂活動。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鼓勵年輕教師大膽創新,學習嶄新教學方法,增加教學效能。該校參與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合辦的賽馬會「混合式學習」計劃,成功在校內加強中文科組課研文化,並推動電子學習發展,從而提升教師教學水準。

中文科實行混合式教學 <br>趣味盎然引發學習動機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左起)莫偉滔老師、陳繼榮副校長、林繁萬老師表示,透過參與「混合式學習」計劃,成功在校內加強中文科組課研文化,推動電子學習發展。

陳繼榮副校長認為,近年學界鼓勵科技創新,混合式教學已是大勢所趨,惟校內中文科推行電子教學方面步伐較緩慢。於是學校決定參與計劃,藉此推動中文課科組發展,讓教師接觸及認識混合式教學,並在課堂上採用更多電子工具,以提升師生互動及教學趣味。

中文科實行混合式教學 <br>趣味盎然引發學習動機
教師在教授《水調歌頭》課文時,設計一連串引導式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從而誘發學習動機。

團隊交流 力臻完美

該計劃內容豐富多元,包括安排專業教學顧問及導師共同備課、觀課,分享混合式學習成功經驗、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工作坊等。同時,計劃亦提供「混合式學習及創新」免費證書課程,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及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合辦,邀請大學教授、國際學校老師分享混合式教學理論框架及實踐方法,並提供個案討論,有助教師互相學習。
參與計劃的莫偉滔老師表示,透過課程認識不少教育同工,促進彼此交流經驗。他指,「例如浸會大學導師分享,如何在中文科目內加入小組及自主學習元素。另外也有國際學校中文科導師,在課前讓學生進行資料搜集,然後教導他們撰寫科技產品實用文,讓學生拍片推銷產品,令中文科變得更加靈活及實用。」他表示,參與課程令他獲益良多,不但豐富教學視野,更有助參考及借鏡具備特色的教學方法。另一位參與計劃的林繁萬老師也表示,教師均樂於分享實踐混合式教學的經驗,更建立了教師共學社群,一同設計教案進行試教,分享教學課題及教學軟件工具等。

中文科實行混合式教學 <br>趣味盎然引發學習動機
混合式教學有效提升課堂氣氛及學生專注力

活學活用 學生受惠

在汲取不同經驗後,莫老師和林老師根據校本課程,嘗試於中二級中文科推動電子教學。莫老師指,以任教《水調歌頭》課文為例,傳統教法以情感或文學角度切入,對中二級學生而言未必吸引,於是計劃導師建議,以引導式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兩位老師嘗試運用在培訓工作坊學到的教學方法,設計課堂小遊戲,並讓學生觀看課前影片,誘發學習動機。此外,他們將文章內容結合科學元素,讓學生思考作者在創作時,到底是以文學抑或科普作品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賞析文章。林老師發現,比起傳統教學方法,混合式教學更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莫老師也表示,實施混合式教學大大提升課堂學習氣氛,學生上課專注力提高,踴躍參與討論。陳繼榮副校長表指,推行混合式教學後,學生分組討論機會增加,甚至獨立完成口頭報告,有助加強說話表達能力。此外,學生透過課前的預習過程,也有效訓練自主學習能力。

教案支援 砥礪前行

計劃也提供課後支援服務,讓教師持續完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素。莫老師表示,「以往備課不夠全面,容易忽略學生學習興趣。透過課研及討論過程,計劃導師會積極提供意見,讓我們不斷改進教學內容。我們亦會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在教學後積極作出改進,令混合式教學更加行之有效。」林老師表示,「教師需要時間掌握電子教學工具,計劃中心也提供很多支援,例如分享網上教學材料及幫助解決教學問題等,促使我們不斷進步。」
陳繼榮副校長認為,「該計劃為老師提供完善的交流平台,很高興看到教師獲得更多課堂研習機會,並將新鮮事物帶進學校,為校內中文科組帶來正面影響,帶動良好的教育氛圍。」他計劃,未來學校在其他科目滲入更多電子教學,希望教師團隊一直保持開放式思維,繼續積極在教學路上追求卓越。

中文科實行混合式教學 <br>趣味盎然引發學習動機
學校於中二級中文科實行混合式教學,在課堂上採用不同電子工具,以提升師生互動及學習趣味。

============================

賽馬會「混合式學習」計劃

電話:3943 3532
WhatsApp:6324 8054
電郵:info@jcblendedlearning.hk
網址:www.jcblendedlearning.hk

計劃現正招募夥伴學校,詳情可瀏覽:www.jcblendedlearning.hk/join-us
============================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