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和物流業是本港重要的經濟支柱,為培育新一代人才,香港運輸物流學會(CILTHK)由1998年起舉辦大專學藝比賽,今屆於3月11日假香港大學舉行,吸引了七間本港大專院校參與。

香港交通網絡發達,是國際運輸及物流的樞紐,但它與本港其他行業一樣,近年面臨人才外流、人手短缺的問題,為增加學生對行業的認識,香港運輸物流學會自1998年起舉辦大專學藝比賽,讓學生透過學術交流,進一步了解本地及國際的運輸物流業,希望他們畢業後投身這個行業。
今年在香港海運港口局的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MATF)支持下,大專學藝比賽和「第二十一屆中學生徵文比賽」特別以航運業作為主題。是次大專學藝比賽一共有七支本港大專院校隊伍參加,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恒生大學、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都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伍倫貢學院。據大會規定,每隊人數不多於五人,大會以抽籤形式,在賽前兩天向各隊派發不同的比賽題目,他們須進行資料搜集、分析和提出建議等,然後在比賽當日,限時十分鐘內匯報內容,並接受由業界組成的評判團提問。
評審團會根據各隊對題目的認知、分析、方案可行性、演講技巧和團隊合作進行評分,並選出最終勝出者。當日比賽氣氛激烈,最後由香港都會大學奪得冠軍,而亞軍和季軍則分別由香港恒生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奪得。

題目緊貼世界形勢 參加隊伍水平逐年提升
是次擔任主席評判的香港運輸物流學會上屆會長方平博士工程師表示,今屆的學藝及徵文比賽題目均以航運物流業為主,並主要針對現時世界最新形勢和航運業的改變而敲定,所以題目非常具挑戰性,足以考驗學生如何將書本知識應用在實際環境上。他讚揚學生表現優秀和投入認真,有見參加者水平逐年提升,感到十分鼓舞。
不過他提醒,包括航運業在內的物流業整個供應鏈是全球性,因此學生作答時,不應只著眼香港的情況,也要一併考慮全球形勢,時刻留意世界變化。不過,本港航運業跟其他行業一樣,面對人手短缺、人才流失的情況。雖然短期可透過最新科技技術,例如自動化、人工智能技術解決,但長遠而言,培訓人才才是治本良方,他希望今次比賽能增加年輕人對航運業行業的興趣,吸引他們加入,培育新一代的接班人,繼續推動本港航運業發展。
首次參加實體賽奪冠 合作無間成致勝關鍵
比賽中勇奪冠軍的香港都會大學五名學生,題目是「網絡安全對國際航運業的重要性及相關風險管理,香港在這方面是否已準備就緒?」。學生們直言,她們本身對網絡安全方面認知不多,當收到題目後,隨即分工合作,在網上搜集資料和請教老師,最終訂出題目重點和方向,由於只有兩日時間準備,在賽前一晚,練習到翌日凌晨兩點,早上又再繼續,過程雖然辛苦,但她們認為合作無間正是致勝關鍵。過去她們曾參加組隊參加不同比賽,但因疫情關係,只限網上形式舉行,今次是她們首次參加實體比賽,故心情緊張,幸好準備充足,各人盡責做好本分而最終獲勝,她們表示今次比賽獲益良多,未來也希望投身此行業,貢獻社會。

第二十一屆香港運輸物流學會中學生徵文比賽
當日亦舉行了「第二十一屆香港運輸物流學會中學生徵文比賽 」的頒獎典禮。較早前已經進行了的比賽一共分為四個組別,其中初級組中文及英文組別的比賽題目是「香港離島渡輪服務之我見」,高級組中文和英文組別的題目則是「港珠澳大橋影響港澳高速船的生存空間,試論述此觀點。」今屆大會共收到逾140多份來自26間中學的作品。
評審委員香港伍倫貢學院商學院助理教授李彩紅博士表示,參賽作品從內容結構、寫作風格等各有不同。能脫穎而出的作品,內容上相對進行較多研究及引用了數據以支持其論點,而且能夠從多角度切入主題,例如從經濟、民生、社會等進行分析,可見內容較為豐富。未能獲獎的作品,要改善之處是論點薄弱,提出的意見只是傾向一方,或內容篇幅分配錯誤令文章未能突出主題。另外需改善的地方包括引用太舊數據,以致未能反映現況,亦有未能列出參考文獻資料等情況,這些都值得學生留意及改善。
得獎者心聲
英文初級組冠軍:Diesta Kyle Gabriel Garfin(香港鄧鏡波書院)
「我對獲獎感到十分高興和榮幸,我本身與家人住在坪洲,每日也乘坐渡輪往來學校,家人亦靠渡輪作為唯一出入市區的交通工具。雖然路程頗為遙遠,但我在坐船過程中十分享受,而且渡輪座位舒適,亦算方便。我將這些每天的親身經驗寫在文章中,顯得非常有說服力,而且我對這題目非常熟悉,因此在書寫時十分順利,沒有遇到特別大的困難。」

英文高級組冠軍:陳施羽、張詠甯(聖保祿學校(中學部))
「就今次比賽,我們起初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並希望藉此增加對港珠澳大橋的認識,寫作過程中,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搜集資料,文中提及港澳高速船面對跨境巴士的競爭,或面臨式微,我們遂提出高速船可轉移目標顧客的建議,例如提供更舒適豪華服務,避免客源與巴士重疊來求存,對於文章奪冠,我們感到很意外,而比賽亦令我們增廣見聞,了解大橋在商業方面的影響。」

中文初級組冠軍:張嘉欣(金文泰中學)
「起初我以小說形式寫這篇文章,但其後才發現以議論文形式更能表達出我的個人觀點和建議,於是花了些時間修改。我本身對離島興趣不大,故從沒坐過渡輪。今次寫作令我認識渡輪的運作及發展離島旅遊業的重要性,我亦因而首次踏足離島之一的長洲。我在文中提出,需要透過發展島上旅遊業來改善渡輪客量日益下降的問題。我沒料到因而會獲獎,非常感謝評判欣賞我的作品,下屆我希望繼續參加。」

中文高級組冠軍:楊詩語(仁濟醫院第二中學)
「寫作前在互聯網參考了很多關於渡輪的資料,發現渡輪仍然有發展前景,加上童年曾乘坐渡輪到澳門,所以感受比較深,因此提出值得保留這種具集體回憶意義的交通工具。經過參加這次比賽,學習到互聯網上有很多資料,但必要分辨真假、篩選合用的資料。可是查證是比較費時的,過程訓練了耐性。渡輪之外,希望有機會寫關於電車的事,這同樣是值得保留的交通工具。」

香港運輸物流學會簡介
香港運輸物流學會(CILTHK)是匯聚運輸及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機構,成員來自行業的不同範疇,包括海、陸、空客運和貨運。運輸學會在1919年在英國成立,1926年獲頒授皇家特許狀,一直秉承推進專業水準和全球知識共享的共同理念,願景是致力「 成為環球供應鏈、物流及運輸業界公認之首選專業機構 」。香港分會於1968年成立,會員制度 分 為 團 體 會 員(Organisation Member)、院士(FCILT)、註冊會員(CMILT)、會 員 (MILT)、準 會 員(Affiliate Member)及學生會員(Student Member)。香港會員約1,800人,而國際運輸物流學會(CILT)在五大洲超過30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會或支部,全球會員超過3萬人,遍佈100多個國家和地區。CILT透過教育、綜合認證框架、職業經驗及專業等級和持續專業發展樹立專業的最高標準,現時CILT專業已成為全球一項質量和信心的基準。(www.cilt.org.hk)
主辦機構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