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推廣中國歷史文化,國史教育中心於12月20日舉辦第五屆「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頒獎禮」。本屆活動吸引逾300所中小學參與,當中明代的鄭和獲得25,003票,當選為年度中國歷史人物。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席何志豪指出,中心在2018年舉辦首屆「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頒獎禮」,目的讓學生理解中國歷史人物對國家文化的貢獻,提升學習國史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認同。今年活動以「澤披中外,安邦睦鄰」為主題,由專家學者推舉的張騫(漢朝)、玄奘(唐朝)、馬可波羅(元朝)、鄭和(明朝)及郭嵩燾(清朝),共五個著名歷史人物為候選人,讓參加者選出一個年度代表。

學校踴躍參與 票數歷屆之最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何漢權致辭時表示,在教育局、教育團體及傳媒支持下,本年度學校師生的參與程度較以往激烈,參與的中小學學校333所,較去年增約3.1%,一共錄得91,813張有效票數,較去年上升23.4%,反映學生對中國歷史的關注程度明顯上升。
今年典禮於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進行,由主禮嘉賓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揭曉候選歷史人物票數。結果顯示,郭嵩燾(清朝)獲5,485張有效票數,馬可波羅(元朝)獲19,441票,張騫(漢朝)獲20,909票,玄奘(唐朝)獲20,975票,鄭和(明朝)則一枝獨秀,在中小學組別中得票最多,一共獲得25,003票,成為本年度中國歷史人物。
李美嫦表示,雖然候選的歷史人物身處不同年代,但他們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作出很大貢獻。例如清朝的郭嵩燾,曾經出使英國、法國等地,他的外交思想推動近代中國走向世界。她也指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推廣,與教育局工作相輔相成。期望社會各界可攜手同心,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增加國家觀念及身分認同。
何漢權校長表示,專家學者所挑選的歷史人物各有所長,當中鄭和更是文韜武略,七下西洋並達非洲,較西方哥倫布更早發現新大陸。他續指,鄭和下西洋目的是進行文化交流,並尊重所有「異族」,沒有殺戮。他鼓勵本地師生、社會各界多了解鄭和及其他候選歷史人物的經歷及故事。


辦多元活動推廣歷史人物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活動以四個不同面向作原則,包括教育(Education)、參與(Engagement)、體驗(Experience)、表揚(Exposition)。第一階段的「歷史人物選舉」設有「最佳活動推廣獎」、「最高票數獎」等獎項,頒發予多所積極參加的學校。此外,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在項目「2022年度中國歷史人物活動三部曲」主辦多項活動,讓參與學生投票前,透過多元活動了解五個候選歷史人物的相關歷史知識,包括「為歷史人物做新衣」設計比賽、全港中小學「『每日一篇』中國歷史人物閱讀計劃」、全港中學「新詞頌偉人」創作比賽等,並頒發獎項予得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