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推廣中華傳統陶藝文化, 由香港幼兒藝術文化交流協會主辦、通識(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尋寶陶」學生陶藝創作比賽,以「我眼中回歸 25 周年的香港特區」為主題,鼓勵學生開拓視野,主動認識國家及香港近年的發展,並增加對中華陶藝文化的了解。比賽大受歡迎,吸引超過一萬名幼稚園和小學學生報名,超過120間學校團體支持,一同「說好香港故事」。比賽分為三組:幼稚園組、小學初級組和小學高級組。今屆參賽作品水準十分高,比賽在經過兩輪評審評選後,從過萬份作品中選出最終得獎作品。

比賽頒獎典禮於2022 年 12 月 18 日(星期日)假紅磡置富都會 7 樓舉行。協會十分榮幸邀請到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 JP、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 BBS JP、立法會議員鄧飛 MH JP、立法會議員何君堯 JP、中聯辦新界工作部黃展豪副處長、通識(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孫名揚為典禮擔任主要嘉賓。典禮獲超過200位來賓出席支持,一同鼓勵得獎者優秀的藝術天賦。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協會主席吳克儉 GBS JP致辭時表示,協會成立的初心是希望全面推動陶藝教育,秉承中華傳統文化,並作為國民教育的一部分。他指,家長和小朋友從陶藝創作過程中,不但能認識陶藝基本歷史,更能發揮年輕人的藝術天分。協會的五年「陶藝文化推廣計劃」,首年由幼稚園起步,今年擴展至小學,明年將推行至中學,第四年會推行到大專階段,最後第五年將會於全港普及推行。計劃受眾不只香港學生,協會更將積極尋求與中國不同省份合作及交流。

主禮嘉賓之一,立法會議員鄧飛 MH JP致辭時表示:「陶瓷文化由古樸粗獷變成優雅精緻,繼而變成中國傳統歷史上的重要產品,中國的陶藝文化發展於世界而言有舉足輕足的地位。」他提到,國家領導人曾指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喚起青年人對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鄧議員樂見今屆比賽推廣免燒陶瓷,讓陶藝普及化、讓家長與孩子認識中國文化、培養學生對藝術的鑑賞力並發揮創意,是一個開心的親子活動。他期望讓陶藝成為中小學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集體陶藝創作「陶藝長城連萬里」 拍賣掀高峰
典禮同場設有優秀作品展覽,展出包括:比賽得獎作品、入圍優秀作品、由內地學生協助創作的陶藝交流作品供與會者欣賞。其中,該會「陶藝文化推廣計劃」之先導學校明雅中英文幼稚園,由王湘萍校長帶領數十位幼稚園小朋友和家長,共同創作重磅大型陶藝作品——「陶藝長城連萬里」,以陶藝結合3D 打印技術,展現中國萬里長城地貌及十三個關口。作品結合傳統中華陶瓷藝術與現代嶄新科技,實踐創新,更融入國家安全教育概念,意義非凡,吸引來賓拍照留念。

頒獎典禮的壓軸環節,更安排把有關作品即席拍賣,由立法會議員何君堯 JP分享長城陶藝作品與及國家安全教育的看法,何議員表示,國家安全的五大元素包括:宗旨、根本、基礎、保障、依托。萬里長城保護城內人民,抵抗外敵入侵,維護國泰民安,保障社會穩定發展,並讓社會共同進步,國際關係和諧,對中國的發展至為重要。


得獎生:想起香港回歸祖國情懷
大會特別邀請得獎者於台上分享創作心得。幼稚園組冠軍,明雅中英文幼稚園袁秄旻的家長表示,藉著陶藝創作向女兒解釋香港回歸一事,親子共同創作中央政府在香港回歸十周年送給香港人的禮物——大熊貓「樂樂」和「盈盈」,作品寓意香港繁榮歡樂、經濟豐盈。她形容陶藝可以增進親子溝通,並感謝協會設立平台讓小朋友有多元化的藝術創作。
明雅中英文幼稚園 袁秄旻
作品名稱:我們的熊貓大使
作品簡介:「樂樂」「盈盈」是海洋公園和大小朋友最受歡迎的保育大使之一。在回歸十周年,中央政府送給香港人的禮物。
============================================================
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的鄧巧蓓奪得小學初級組冠軍。她表示比賽讓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而比賽最大的挑戰是運用一個像拳頭般大的陶泥去創作。她在家長的指導下,創作家人喜歡的傳統美食「雞蛋仔」,想起以前的流動小販,市面上不容易買到雞蛋仔,希望可藉作品繼續傳承快樂回憶。
小學初級組(親子組別)冠軍
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 鄧巧蓓
作品名稱:重建的回憶
作品簡介:無論時代變遷,爸媽和我的童年小食,都是外脆內軟,香噴噴的雞蛋仔,亦是我們一家最愛的甜點,不妨讓外國朋友認識它吧!
============================================================
小學高級組冠軍為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的何曦敏,她分享在創作作品期間得到很多啟發,比賽主題讓她思考香港回歸祖國的情懷,並把這種情懷滲透到她的作品中。
小學高級組(個人組別)冠軍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何曦敏
作品名稱:歡欣滿載
作品簡介:香港海洋公園是一個富香港特色的主題公園。它帶給了香港人不少歡樂。 正如回歸25週年的香港, 欣欣向榮,歡欣滿載。
是次比賽讓孩子以陶藝作品表達對香港回歸 25 周年的喜悅,並寄托著社會對美好將來的熱切期待和信心。今屆參賽作品創意讓評審們驚豔,作品圍繞香港的文化、景點、美食、交通工具等等本土特色創作,充分展現香港的活力和光采。

協會十分榮幸邀請到社會各界權威人士擔任比賽總選評審,評審團包括:
・ 教育局副局長 施俊輝 JP
・ 世界傑出華人、世界眼科組織主席、國際知名眼科醫生及藝術家 林文傑教授
・ 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 余健強 JP
・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秘書長 彭婕女士
・ 香港幼稚園協會會長 廖鳳香校長
・ 香港幼稚園教育專業交流協會主席 丁健華先生
・ 新界校長會主席 邱少雄校長 MH
・ 博愛醫院第97屆主席及永遠名譽顧問 陳李妮女士 MH
・ 香港優才國際教育執行董事 孫悦女士

比賽評審團根據參賽作品的主題表達、創意表達、色彩運用、技巧表達和親子元素等方面進行評分,最終由明雅中英文幼稚園的袁秄旻、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的鄧巧蓓和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的何曦敏,在云云作品中脫穎而出,分別奪得幼稚園組、小學初級組和小學高級組冠軍。
比賽得獎名單
幼稚園組 (親子組別) PN、K1–K3 學生 |
小學初級組 (親子組別) 小一至小三學生 |
小學高級組 (個人組別) 小四至小六學生 |
|
冠軍 | 明雅中英文幼稚園
袁秄旻 |
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
鄧巧蓓 |
中華基督教會 協和小學(長沙灣) 何曦敏 |
亞軍 | 德怡國際幼稚園/幼兒園
王映潼 |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
李芷妤 |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
崔樂妍 |
季軍 |
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何福堂幼稚園/幼兒園 林家瑜 |
鳳溪創新小學
劉諾諾 |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李幗彤 |
優異獎 | 卓思英文學校暨幼稚園
關丞睎 |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 李承光 |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李柏澄 |
明雅中英文幼稚園
周玥澄 |
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
容啓竣 |
中華基督教會 蒙黃花沃紀念小學 溫檸僮 |
|
明雅中英文幼稚園
陳彥培 |
青松侯寶垣小學
柳芷婷 |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
林韻怡 |
|
香港真光中學幼稚園
陳思行 |
保良局世德小學
譚芷潼 |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
劉灝仁 |
|
啟思幼稚園幼兒園 (九龍塘正校) 勞咨瑜 |
保良局世德小學
陳祉靜 |
保良局陳南昌夫人小學
譚芷瑩 |
|
順德聯誼總會屯門梁李秀娛幼稚園 劉業立 |
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
莫紫婠 |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
林靖悠 |
|
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兆麟苑幼稚園 徐啟宏 |
啟思小學
郭曉澄 |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董心悦 |
|
德怡國際幼稚園/幼兒園
陳筠懿 |
慈雲山天主教小學
何夏晨 |
啟思小學
項敬軒 |
|
樂基幼兒學校
方梓曈 |
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
李衍澄 |
聖博德學校 范凱晴 |
|
翰林幼稚園(天水圍) 陳俞喬 |
聖博德學校 李逸康 |
鳳溪創新小學
吳梓涵 |
最積極參與學校大獎(幼稚園組) | |
金獎 | 明雅中英文幼稚園 |
銀獎 | 卓思英文學校暨幼稚園 |
銅獎 |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 |
最積極參與團體大獎(幼稚園組) | |
金獎 | 啟思幼稚園 |
銀獎 | 德寶教育機構 |
銅獎 | 雅麗斯教育機構 |
最積極參與團體大獎( 小學組) | |
金獎 | 保良局 |
銀獎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銅獎 | 香港聖公會 |
為嘉許得獎學生及培養其藝術造詣,大會將待疫情缓和並允許通關後,為比賽得獎者計劃提供到內地文化藝術交流的機會,而作品亦有機會於中國佛山、東莞等大灣區城市展出,讓學生創作得到更多人欣賞,促進內地與香港交流,一同傳承中華文化!協會亦將積極籌備締結姊妹學校、舉辦學術交流團等活動,以擴闊香港學生及學校的藝術視野,提升對國家的歸屬感。



第二屆「尋寶陶」學生陶藝創作比賽詳情:https://www.hkcacea.org/?p=1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