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除了可以透過學校舉辦的生涯規劃活動,了解職場的最新知識外,亦可走出課堂,參與教育局舉辦的「商校合作計劃」的工作體驗活動,親身接觸社會,感受一下工作是怎樣的一回事,從而了解個人志向、能力和興趣,以及未來工作對他們能力的要求。

大細路劇團自2012/13學年成為教育局「商校合作計劃」機構伙伴後,一直為全港中四至中六級的學生提供就業講座及工作體驗活動,讓學生認識及了解劇團工作。藝術總監林英傑稱:「只要對劇場有興趣,就可嘗試投身相關的演藝、文化工作。戲劇行業不需要高學歷,但已修讀本地及國際認可的相關課程,會有絕對的優勢。坊間亦有不少機構提供短期課程,傳授表演藝術舞台製作行業的知識。」
踏出一步 進入職場世界
林英傑認為親身參與是最直接了解職場運作的方法:「透過『工作體驗計劃』,學生可初步了解行業的一般運作。例如一個劇團需要不同的崗位,包括藝術、行政及製作部門,大家需要互相合作,才能讓演出順利進行。」如同各行各業一樣,當中每個崗位就像齒輪一樣,推動着整個劇團向前。林英傑稱:「藝術總監的工作需要決定劇團的藝術發展路向;行政總監和劇團經理要跟不同合作機構洽談不同工作項目,又要與藝術總監一起規劃劇團整體的發展方向。每當有演出,就需要導演、監製、不同範疇的設計師、舞台管理團隊和演員等不同人手。而導演是整個團隊的舵手、監製負責向劇團報告工作進展、項目主任負責編排學校巡迴演出的時間表、舞台管理團隊負責管理及執行舞台上的運作、設計團隊負責舞台上的美學呈現、舞台管理人員協助台上轉換佈景,到了演出時,劇團亦需要前台工作人員協助接待觀眾進場、解說劇場的注意事項、推銷劇目紀念品。演出期間亦需要攝影人員攝影,演出後攝影師及錄影團隊需要製作演出記錄,方便劇團存檔及日後的宣傳工作。」凡此種種,不是親身感受是體會不到真正職場中的大千世界。

林英傑指,每次當學生完成工作體驗計劃後,他都會親自去了解他們參與體驗後的感受。「大部分學生在校內雖有參加戲劇社組織的經驗,但讀書和做事是兩碼子的事;當體驗過劇團工作後,他們明白到劇團工作不只是安排演出,還要處理門票與接待、解答觀眾對劇目的疑問,以及推廣劇團紀念品等,真正認識到劇團廣泛的工作。」此外,透過工作體驗計劃,學生更學習到團隊合作、溝通的重要性,同時學會放下身段與入場觀眾推廣劇團紀念品。從體驗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長處及短處,對日後立足社會甚有幫助。另一方面,林英傑認為籌辦「工作體驗計劃」對機構來說亦有得着:「一方面了解到在外行人眼中,團隊在籌辦活動上有什麼不足,亦可以透過了解參與學生對劇場的想法,從而創作更貼地、更到位的劇目。」
在人生舞台上演活自己
工作上學生需要怎樣的知識和態度呢?這令林英傑想起自己年輕時,每每都希望別人給予機會體驗職場,以及和自己分享職場上該如何調整自己,以配合工作需要。已為人父的林英傑,更希望將來子女可以有更多開闊眼界的機會,所以當知道教育局有「商校合作計劃」後,就很想給予機會,讓學生認識劇團行業的運作,同時希望履行社會責任,為培育社會未來棟樑出一點力。
林英傑回憶起讀書時鍾景輝老師提點「返工不要怕蝕底,要經常反思工作上有甚麼地方令自己有得着、要怎樣做才能讓人留下好印象、要如何做才不怕被取代」等。因此,學生要先了解自己的專長,然後再發掘及培養自己的才能,令自己不易被取代,就能繼續在喜歡的行業內發展。此外,林英傑特別叮囑學生要守時、做錯事要有承擔等為人處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