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青年協會創意教育組創辦的「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 2022」(Global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wl,GYSTB 2022)上週末透過網上直播完滿結束。80 支海外與本地中學生決賽隊伍共聚一堂,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向全球觀眾展示其科學研究成果和創新點子。9支香港隊伍晉身決賽,屢創佳績。其中2支隊伍於總決賽分別勇奪最高榮譽大獎──銀獎和銅獎,成績驕人。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及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分別勇奪最高榮譽大獎
物理及工程組別的最高榮譽大獎──金獎,由南非隊伍憑「Automated Inflation and Pressure Regulation for Recre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Cyclists」奪得,隊伍發明了一個裝置,讓騎單車者無需下車便可為輪胎快速充氣。南韓隊伍也憑「PESH: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Using Sloshing – induced Impact Force」摘金,他們研發一種新穎的環保能源收集器,當壓電貼片被猛烈的水流撞擊時就會產生電力。來自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的香港隊伍的作品「EMG Rehab System ── A Package for Stroke Self Rehabilitation」獲得最高榮譽大獎──銀獎,他們為中風患者設計了一套過渡性的治療方案。

新加坡的2支隊伍亦脫穎而出,一同贏得生物及化學組別的最高榮譽大獎──金獎,「Minimally Invasive Annuloplasty Using Shape──Memory Materials」的隊伍利用鎳鈦合金(Nitinol alloy)及MMA──PEGDMA聚合物建構形狀記憶環,以減輕一般心臟瓣膜疾病病人,接受瓣環成形手術時所帶來的創傷。另一支隊伍「Effect of different NPK ratios on the mass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he kangkong plant」透過研究氮、磷、鉀的黃金比例以提高農作物產量,確保充足的糧食供應並實現經濟效益。此外,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的香港隊伍以「The Use of Brine Shrimp to Test for water pollutants」獲得最高榮譽大獎──銅獎,作品以豐年蝦作為環境的生物誌物,查看不同污染物對其影響。

今年比賽吸引了來自美國、愛爾蘭、瑞典、南韓及新加坡等多達 27 個國家及地區,共 125 支隊伍報名參加。每支隊伍由不多於5位、中一至中六(或相等級別)的學生組成。隊伍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配合物理、工程、生物或化學的知識進行深入研究,或設計出創意和實用兼備的發明品。決賽隊伍當天向由學術界和業界組成的專業評審小組,匯報其研究項目或科學發明品,整個過程隊伍需充分展現其科學知識,亦考驗其應變力及演講技巧。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創新及創意)李建樂表示,學生的作品充滿驚喜,他們充分運用創意和科學頭腦,展現心中的可持續發展藍圖,針對日常生活的難題提出嶄新的解決方案,非常值得鼓舞。他寄望學生享受每一個交流和學習的機會,透過比賽提升創新解難、抗逆應變、溝通協作等未來技能,並鼓勵他們在科研的道路上培養堅毅精神,相信可運用創新科技創造更美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由香港青年協會創意教育組創辦,比賽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國際舞台,向大眾展示科學研究或發明品,並從中獲得互相交流的珍貴機會,提高青少年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啟發他們的科技潛能,以創新思維協力解決社會問題。
「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 2022」設有公開投票活動,由即日起至6月26日,觀眾可透過網站投選心儀的作品,最多票數的隊伍將獲「觀眾最喜愛大獎」。
詳情可瀏覽網站﹕https://ce.hkfyg.org.hk/gys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