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小朋友報讀K1,無論家長有沒有選擇困難症,選校時要都會不知如何篩選。David Sir認為,如果選校得宜,不只可避免往後或中途轉校的煩惱,還可讓孩子於在學期間,感受到上學的樂趣,學習時事半功倍。
5大選校策略
面對太多選擇,不少家長都無從入手,不知該如何作出篩選。談到有什麼選校策略,David Sir有以下提議:
(一)住所就近學校 省卻交通時間
以學校遠近作選校因素,既可減少乘車時間,也可讓子女有較多時間休息。若學校離住所太遠,幼兒需舟車勞頓上學,在交通上花太多時間,自會消耗精力,減低學習興趣,若睡眠不足亦會影響上課時的專注力。
![]() |
註冊成為《香港學校網》會員 兌換「ECA Expo 2025」課外活動節VIP入場券 5月3-5日香港會展見! 立即註冊! |
(二)先了解教學理念和學習模式
每間學校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模式均不同,家長宜先了解清楚。家長宜考慮讓子女接受哪種學習模式,該模式應同時適合家長和幼兒。家長可透過朋友的經驗或媒體報道,得知學校的教學理念與學習模式。
(三)觀察校舍設備及校園環境
參觀學校時,家長可細心觀察校舍設備、校園大小及環境設計,還有學生能否在校園內奔跑玩耍等,來嘗試了解該幼稚園是否有足夠空間給幼兒活動。此外,家長亦要留意那些校舍設施是否真的開放給學生使用或遊玩。
(四)留意課程設計及內容
學校的教學理念和課程設計息息相關,教學理念的方向決定課程設計和內容,例如幼兒有多少自由玩耍時間。課程設計是學校重心點,校方應設計合適的內容,讓幼兒均衡發展。家長可留意遊戲、音樂、體能活動與課堂時間是否平衡,讓幼兒發展大小肌肉的同時,亦有自由遊戲時間,讓他們學習自理及與人相處等。
(五)考慮升小銜接問題
經過三年幼稚園生活,便升讀小學,故家長為子女選擇幼稚園時,還要考慮升小銜接的問題。每間學校的教育目的及方向都不同,最好是幼稚園跟小學有相同教育目的和方針。家長宜選擇同一類型的學校,以免子女升小時出現適應上的困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