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陳融中學——世事如棋 人生如戲

於銀行任職副總裁的校友校董陳劍鴻先生接受專訪,回溯往事。儘管2000年中七畢業的陳校董已離校多年,但仍深植陳融中學這片沃土之上。談起往昔、憶起故人,他總是眉飛色舞,純真與美好湧上心頭。

聖公會陳融中學——世事如棋 人生如戲
象棋和話劇成就校友校董陳劍鴻

陳校董自侃幼時略胖,但自中二接觸籃球後,身型便瘦下來了。每當放學鐘聲響起,他便如離弦之箭般衝向球場。如今想起,真是既青春,又帶有幾分稚氣。

聖公會陳融中學——世事如棋 人生如戲

放學的時間屬於籃球,小息的時間則留給象棋。在機緣巧合下,他加入了象棋學會,認識了李老師。李老師常以棋局帶出人生哲理:「棋局有時處於上風,有時處於下風;好比人生順逆,最重要是遇事沉著,細心分析。遇事總能晏然自若的李老師是我的明燈、榜樣,令我在瞬息萬變的金融界從容面對。」在李老師的教導下,陳校董領悟到棋盤雖小,方寸間已是人生萬象。

世事的確如棋般變化不定,正如陳校董曾經厭倦會計科,而今卻從事金融行業。「當你發掘到事情的趣味和意義,自然能沉醉其中。」他在求學時曾認為會計科沒趣,甚至缺考一場會計考試。但經過老師的諄諄教導和自己的一番堅持,會計竟成為他日後成績最好的科目。學貴心悟,他及後悟出會計的奧妙之處:「一份財務報表好比一家公司的驗身報告,看懂這份報告就能成為『金融醫生』,看透公司營運的狀況。對於今天從事金融行業的我,會計的知識助我為客戶作出明智的投資抉擇。」正如陳校友的座右銘:「只要耐心細嚐,總能品味出事物隱藏的盎然趣味。」

我們問陳校董他最難忘的是陳融的哪個地方,他眼泛點點淚光,回答說:「是禮堂」。學生時代的難忘時刻幾乎都在禮堂發生。如今憶起往事,那些美好的瞬間仍念茲在茲:中一時的共歡唱,當時甚至有同學唱起了民謠《鳳陽花鼓》、交際舞活動中不小心踩到夥伴的腳、一齣齣的福音話劇……

中二時,在班主任的推薦下,陳校董參演了由牧師主辦的福音話劇,認識了基督。然而剛開始,他並不相信神。「福音話劇將福音帶進我的生命,雖然起初我並不明白信仰的真義,但在五光十色的金融世界中,只要稍一不慎,便會墮入誘惑的陷阱,這時我才明白到要以自己的內心為尺,方能走上正道。」直至離校後,他才活出信仰人生。有些道理在年輕時未必明白,但經過時間的沉澱,在往後的人生階段中終有領悟的一天。我們陳校董口中聽到一個充滿戲劇效果的信仰故事。

說到這裏,陳校董話鋒一轉,自豪地說:「當年我話劇領銜演出,表現出色,更勇奪最佳男主角呢!」

當年的陳校董在球場上揮汗馳騁,充滿激情與活力;在棋盤上運籌帷幄,教他沉着應對;投考會計科,為他開啟金融界的大門;參演福音話劇,建立他的價值觀。當年那些看似輕描淡寫的決定,卻在他心裡埋下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發芽需時,但它們終究會茁壯成長。正如陳校董從一顆小樹苗長成了大樹,在金融界結出纍纍碩果,使他在社會的大舞臺上綻放融兒的光彩。及後陳校董回歸母校擔任校董一職,以所學滋養這一片土壤。

多年的滄海桑田並未改變陳融的本質:一場場象棋比賽仍在此舉行無數的球賽及話劇仍在此火熱上演。「陳融中學用愛的形式,去培育每一代融兒。大家也要把愛傳出去,做一個愛神愛人的人。」這是陳校董的感悟,也是他對同學們的寄語。

聖公會陳融中學——世事如棋 人生如戲

—側稿—

談起陳融設施最大的改變,陳校董笑說:「肯定是空調了」。在沒有空調的時日,他只能在風扇下上課。當陳校董踏入舒適涼快的英寓,他的目光瞬間被這煥然一新的景致所吸引。他說:「昔日這裡是一排儲物櫃,如今卻變成了如此雅致的房間,真是好啊!」陳校董之言,不僅是對英寓變化的由衷感慨,更是對校方不懈致力於提升校園環境的肯定。

文:黃景琪曾綺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