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強調「道成肉身」的信仰,福音並不只限於教堂內傳播,而是要走進社群。教會透過學校教育、社會服務回應各個階層市民的需要,好實踐基督愛人如己的精神,將福音廣傳。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與教堂、學校緊密合作,透過多元化的服務關懷學生及其家庭的需要,連繫社區資源,並提供專業服務及適切的援助。教堂、學校和社會服務(堂校社服「三頭馬車」)發揮一家人互相效力的精神,集合三方資源推行各項扶助學生成長的事工,滿足他們身、心、社、靈的需要,在社會上作鹽作光。
故事
「青年˙教會的未來~僕人領導培育計劃」,由香港聖公會聖三一座堂為培育中心,協恩中學安排同學參與,福利協會屬下的社會服務單位提供一站式的體驗式學習,集合堂、校、社服三頭馬車的力量,一起牧養一群能與上帝、自己、家人和社會重新連結,並積極參與事奉的年青人。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親身接觸和了解不同社群的真實生活,反思生命的意義及價值。其中一名學生遇到一位令她深受觸動的長者,對方並未將焦點放在自身需要上,反而更期盼社會人人都能以同理心相待。這次交談啟發學生開始思考,應如何將這份善意轉化為實際行動,感染更多人。
學生透過小組討論、撰寫報告等反思環節,深入分析服務經驗,探討社會議題的成因和影響,並反思自身作為社會新一代的角色和責任,步武基督,實踐「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
學生:「與服務使用者的交流提醒了我應時刻將心比心,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散播愛與希望,多一點換位思考,就能讓社會多一點溫暖。」
其他學校服務
支援家庭—「基督少年軍小綿羊」:
教堂:香港聖公會救主堂
學校:聖公會救主堂幼稚園 & 聖公會阮鄭夢芹小學
服務單位: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愛‧孩子 – 學前單位社工服務
社工:「因著「堂、校、社服」的緊密連結,雯雯和承熙一家藉著幼稚園連繫教會和社會服務,讓他們一家能整全的被支援及關顧,得到身心靈全面發展。」
社區體驗—「童里學」:
教堂:香港聖公會聖三一座堂
學校:拔萃男書院
服務單位:香港聖公會九龍城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學生義工:「我一直都冇諗過我可以教小朋友,不過慢慢發現自己都做到。縱使小朋友唔專心,我可以冷靜處理,用唔同方法嘗試令佢繼續做功課。令我感受最深係佢送俾我嘅小小禮物,估唔到佢咁珍惜我呢個功課夥伴。」
長幼共融—「品味人生跨代生命體驗計劃」:
教區: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
學校:聖公會基德小學
服務單位:香港聖公會黃大仙長者綜合服務中心
學生:「為甚麼我的風信子種得這麼斜?」
長者義工:「若根基不穩,植物便長得不夠高不夠直。正如讀書成績一樣啊,知識根基打得不穩,考試就可能捧蛋了。」
支援多元學習需要—「SEN服務 (小學)」:
學校:聖公會荊冕堂士德幼稚園
服務單位: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愛.家庭」賽馬會成長中心X 香港聖公會愛童行計劃
學生媽媽:「愛童行促進咗學校同家長之間嘅溝通,令我可以更了解梓燊喺學校嘅情況,覺得安心好多。」
生涯發展—「DSE 模擬放榜活動 」
服務單位:職志輔導計劃
學生:「活動讓我知道了JUPAS以外的多元出路,令我沒有那麼擔心。只要有清晰目標,條條大路通羅馬!」
教職員支援—「教師培訓工作坊」:
學校:聖公會主愛小學
服務單位: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家庭活動及資源中心
參與教師:「繪畫禪繞令我明白,需要探索、需要別人鼓勵,和有足夠的空間容讓我思考才可達至理想中的目標。相信我教學生時都需要給予多點耐性,讓他們能夠在安全、喜悅、放鬆的心情下創出一片天。」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福利協會於1966年成立,一直提供多元社會服務,由關顧嬰幼兒到支援長者,從發展身心靈健康到復康護理,從社區照顧到院舍照護,從生命教育到善終寧養,從社工介入到跨專業團隊協作,以及為基層家庭提供食物援助、社區客廳及過渡性房屋項目等。福利協會現時擁有逾200個服務單位及會員機構,分佈全港、澳門及廣州,構建了一個全面而緊密的服務網絡,個別關懷和全面照顧有需要人士,協助他們轉化生命,活出豐盛。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網站:https://www.skhwc.org.hk/zh-hant/
香港聖公會教育展將於2024年12月14日及15日假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Hall 1A舉行,詳情請瀏覽香港聖公會教育服務部網站。
聖公會教育服務部網站:https://hkskheducat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