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深刻的歌詞往往能讓大多數人瑯瑯上口,而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卻鮮少有人探究。每當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的學生齊唱校歌時,那一句格外有力的「何明華精神」便響徹校園。那麼所謂「何明華精神」究竟代表著什麼呢?我們以此為主題,採訪了金偉明校長、中文科副科主任龐凱珊老師以及學生會主席楊鈞銘同學,一探何明華精神的含意。

師生友愛 互助共進
「學校一直以來都在學習何明華會督的關愛精神,關愛的文化也逐漸演變為我校現在推行的正向教育。」金校長指出,何明華精神的其中一大要素便是關愛,從何明華會督在二戰期間,致力協助不同弱勢社群,這種關愛扶助的心便扎根下來。故學校的辦學理念也是以學生為中心,希望營造正向、積極的校園氛圍,令每個何明華學子都能夠自信地面對學習中的挑戰。
更難能可貴的是,關愛不只存在於老師對同學的關懷,學生也可對老師表達出關愛。龐凱珊老師就在採訪中談及,在學校任教的六年時光中,遇過不少讓她印象深刻、十分窩心的事例。例如疫情爆發期間,連教師自身也物資短缺的情況下,曾經有學生在下課後關心並詢問她是否需要口罩,這讓龐老師十分驚訝和暖心。「物資本是個人所需,但在特殊時期,學生們仍願意將其分享,這份慷慨和無私是十分難得的,讓我直觀地認識到何明華同學所擁有的良好品質。」龐老師又言,同學們往往會記住她不經意間的無心之言。「我曾在課堂上輕描淡寫地提到自己對咖啡的喜愛,怎知道在不久後,便有一位前往海外深造的畢業生在回校探訪時,特意給我帶來當地的咖啡作禮物。因此我認為,除了唱校歌時眾人會大喊出『何明華精神』五字,同學也在校園生活裏默默踐行。他們會無私分享,亦懂得如何去關心身邊的人,這些都是我覺得非常寶貴的何明華精神。」

而在學生的眼中,何明華精神中的關愛又有另一番含意。楊鈞銘同學除了擔任學生會會長,亦是學校RoboMaster隊的成員,他認為團隊精神亦是何明華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認為何明華精神是代表著一個團隊。在比賽開始前,無論場地如何空曠,我們都會圍在一起高喊出那句熟悉的『何明華精神』。」楊同學認為學校舉辦的不少團體活動中,大家都各司其職、互相鼓勵,而「何明華」就正是把眾人都團結起來的定心丸,如精神領導一般的存在。「我校有籃球隊、手球隊等等校隊活動,即使各隊伍擁有各自的特色,一旦合起來就會是代表著何明華。所以,對比賽的堅持、堅毅,渴望能夠為校爭光的那份愛,便是屬於我們的何明華精神。」

打破框架 豐富經歷
除了關愛,金校長亦表示何明華精神代表著創新。「當時何明華會督破格任命全球第一位聖公會女牧師,亦在香港與不同宗教團體合作,是打破了很多舊有思維。」金校長希望能跳出傳統模式,打破制度上的框架,去探索破舊立新的教育理念,故學校在各級開設了不同的校本課程或主題活動,包括中一的創意價值教育、中二的思創好世界專題研習、中三的義工服務活動、中四的未來領袖計劃,以及中五的校本英語課程,期盼同學能夠吸收課堂所獲,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
「我印象深刻的是,學校在我們中四時加入未來領袖課程,課程中以自主學習為目的,讓同學自行選擇有興趣的題目作研究,並在最後以展覽形式展示成果。」楊鈞銘同學認為校本自設課程能令同學更為投入,與別不同的課堂內容,亦訓練了同學的應變能力、領導力以及溝通能力。「課程打破舊有教育模式,以全新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效果亦都十分顯著,此課程除了增強學生的能力,也對我們的校園生涯增添了不少色彩,更培養了我們作為未來領袖的創新及自主性。」
何明華精神既代表著追求卓越及創新,亦包含關愛他人、互助共進的意義。寄望何明華會督中學的師生能貫徹這份何明華精神,建立積極正向的校園氣氛,繼續讓校歌中的「何明華精神」傳頌整個校園。

文:林奕君、韋彩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