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聖約瑟小學——專訪聖公會聖約瑟小學課程主任: 以課程規劃和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信望愛」精神

李主任是聖公會聖約瑟小學的課程主任,她的職責是規劃各科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除此之外,還要統籌跨學科活動,把各個科目相近的課題放在同一時段教學,令各個學科的知識緊密配合,讓學生可以學得更深入。

從「知識、技能、態度」培養學生「信望愛」

至於學校怎樣透過課程培養學生的「信、望、愛」精神?李主任指出每一個學科的學習內容都具備三個元素——「知識、技能、態度」。例如六年級的中文科會教授的詩歌《春望》。詩歌的內容是「知識」,當中學到的抒情手法是「技能」,而它讓學生明白到愛惜國家的重要性,這便是「態度」。又例如常識科,在教授有關「環保」的課題時,也會培養學生愛惜大自然的「態度」。而「態度」這項元素,正正跟「信、望、愛」精神有著密切關係。李主任希望把「知識、技能、態度」的概念融入至各個學科,以培養學生的「信、望、愛」精神。

聖公會聖約瑟小學——專訪聖公會聖約瑟小學課程主任: 以課程規劃和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信望愛」精神
老師於關愛和諧周為同學送上親手製作的小禮物,鼓勵同學放膽表達關愛

從師生相處學習「信望愛」


李主任成為老師超過二十年,在聖公會聖約瑟小學任教第六個年頭。她回憶第一年在這裏任教的時候,發現學生的中文水平比她以往任教的學校的學生遜色,讓她覺得很有挑戰性。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後,她很幸慶見證學生的成績好了不少,自信心亦有所提高,這正正體現了聖約瑟「信」的精神,學生學會了相信自己。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盡力嘗試,展現了約瑟學生「望」的精神。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李主任提醒學生學習是大家的共同目標,讓同學們互相扶持,一同努力解決學習難題,藉此培養學生「愛」的精神。李主任認為約瑟學生之間的關係和諧,就算發生爭執也會很快和好,懂得包容和體諒對方的情緒,這也顯示約瑟學生是有「愛」的學生。

聖公會聖約瑟小學——專訪聖公會聖約瑟小學課程主任: 以課程規劃和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信望愛」精神
李主任希望藉考試加油站陪伴學生一同面對考試,鼓勵他們相信自己,不要放棄

成為老師是李主任自小的夢想,因為她受到小學老師影響,那位老師關心每一位學生,不論學生的成績和能力是否優秀,因此她希望把這份精神延續下去

聖公會聖約瑟小學——專訪聖公會聖約瑟小學課程主任: 以課程規劃和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信望愛」精神
李主任在百忙中仍抽空接受學生記者訪問,積極耐心地回答學生問題,而這正正跟聖公會聖約瑟小學的重點發展的「信、望、愛」精神配合。

文:陳穎恩、楊慧瑩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