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小記者:6B張敬佑同學

訪問對象:6B李紫君同學

我們很高興邀請了本校6B班李紫君同學接受訪問,讓我們透過同學的視角,了解這所具有140年歷史的學校,所傳承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是一所有三十六班的全日制學校,每級六班,共有學生約一千人;李紫君同學認為學校最特別之處是「一校兩舍」,一、二、五、六年級同學在山道磯法樓校舍上課,三、四年級同學則在山道彼得樓校舍上課。

李同學指出學校以平均能力分班,老師強調同學之間沒有攀比,互相勉勵、共同成長。她表示很喜歡五、六年級的抽離式英文小班,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她能發展所長,學習進階英文之餘,亦代表學校參加全港性英文演講及寫作比賽,提高了她的説話能力,擴闊眼界。學校亦設有課前的學科輔導和課後的學習支援班,讓有需要的同學進行補課和強化學習,讓他們在學習路上得到扶持。

學校鼓勵同學在愉快的學習生活中成長。學校重視「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均衡發展,使同學在知識增長、品德培養和信仰認識方面都得到適當的栽培,達致「全人發展」。李同學舉了一個例子,她説:「在五年級的時候,老師為我們安排了英文瑜伽活動,聘請瑜伽老師以英語教授瑜伽,我不但學會了有關瑜伽的英文詞彙,更透過活動舒展身心,學會正向思考,擁抱挑戰。」

李同學認為本校的校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非常有意義,學校透過高年級同學照顧低年級同學,實踐「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精神,例如:大哥哥大姐姐計劃、風紀、午膳大使等。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榮幸。李同學熱情地說:「透過與學弟學妹們的互動,我們學會了更多關愛、包容和耐心。這種互助精神和負責任的態度,也讓我們得到成長。」

此外,李同學亦表示學校有「一人一職」計劃,全校每位同學都擔任不同職務,學會承擔精神,例如:愛校專員、體育大使、康樂大使等,這讓同學們學會關懷和負責任。

透過是次訪問,受訪同學展現了對服務的積極態度,體現出本校校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同時,透過同學的分享,印證了學校對全人教育的重視。相信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能讓同學的學習更有效能,並為更多同學的成長之路指引方向。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李紫君參與大哥哥大姐姐計劃,於小息時協助低年級同學抄寫手冊。

風紀隊長的心得

小記者:6B 張敬佑同學

訪問對象:6A黃思穎同學  

今天很高興訪問到本校其中一位風紀——黃思穎同學,她在學校以風紀的身分服務同學多年,她是如何透過服務,學習處理各種問題以及鍛鍊待人接物的技巧呢?

黃思穎同學表示由四年級開始已經擔任風紀,今個學年更有幸成為風紀隊長。這個角色讓她有機會管理其他同學,同時也負責維護校園的風紀秩序。 

黃同學透過參與服務學習,學會了如何處理各種問題,以及待人接物的技巧。她從風紀的工作經驗中了解到學校非常重視品德培育,老師們並經常提示同學們要擁有「成長型思維」,不斷勉勵同學:「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學習和挑戰自己,只要運用正確的方法持續努力,我們就能不斷進步!」

學校亦為同學提供了「成長型思維」錦囊,當同學遇上問題時,會使用當中的方法去思考,並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困難;在解難過程中,讓同學共同體會關愛及支持。

黃思穎同學分享了一次她處理問題的經歷,她說:「有一次,一位小五和一位小六同學發生了爭執。作為風紀隊長,我首先耐心地聽取了雙方的觀點,發現是由於誤解造成的。我告訴他們不要互相指責,要通過溝通和互相諒解,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他們放下了成見,願意互相包容。我們一起討論出解決方案,達成了共識。」

黃同學表示這次經歷讓她學會了如何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提高了自己的耐性和溝通能力。成長型思維不僅幫助她處理了眼前的問題,也讓她在今後的生活中能更好地應對挑戰。

這個學年,我們學校的主題是「Plan Smart, Work Hard」。她笑稱這句話啓發了她,讓她意識到除了勤奮工作外,還應該思考如何有效地計劃和安排工作。這種思維不僅提高了她處事的效率,還幫助她更有策略地應對各種挑戰。

透過風紀隊長的心得分享,讓我體會到她在服務中不斷付出努力而有所成長。期望她能繼續以身作則,成為其他同學的榜樣,一起為更好的未來不斷努力、樂於學習、持續進步!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黃思穎在小息時關心低年級的同學。

 未來科學家和工程師——訪問本校STEAM組成員尚靜鈺同學

小記者:5B黃湘悠同學

訪問對象:6C尚靜鈺同學

這次很高興邀請了尚靜鈺同學進行訪問,她是學校「STEAM小精英」培訓班的成員,代表學校參與不同的STEAM比賽。

尚靜鈺同學説:「在我們的學校,STEAM教育佔據了學習的重要一環,學校以『STEAM for ALL』為理念,期望全校同學均能參與STEAM活動,體驗STEAM實驗的樂趣和挑戰。學校不僅在常識科、資訊科技科中、專題研習中融入了STEAM元素,而且每逢星期五的多元學習課亦會讓同學學習有關STEAM的知識。」

STEAM小精英培訓班,老師鼓勵同學們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同學們的作品不僅是為了參加比賽,更重要的是可以展現人文關懷。同學們透過觀察、探討,了解社會上及學校裡不同人面對的困難和他們的需要,然後構思運用科學、科技去解決人們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她興高采烈地為我們介紹培訓班的兩件作品:

首先是由同學們精心設計的「走廊奔跑警示器」,這件作品利用編程、Micro:bit、超聲波感應器和AI攝像鏡頭組成。「走廊奔跑警示器」能夠感應前方物體的速度,一旦檢測到人類行走的速度過快,警示器就會發出聲音,提醒人們注意安全。

另一個作品是「水浸提示器」,使用了Micro:bit和水位感測器。當「水浸提示器」檢測到水浸的情況時,這個裝置便會透過互聯網向指定的手機或平板電腦程式發送提示信息。她笑稱:「這些作品都是我們觀察日常生活,發現可以改善的地方,再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創作!」

透過尚同學的分享,介紹STEAM小精英培訓班的兩件作品,不單展現了同學的創造力,同時體現出同學對生活問題的關注,以及對人的關心和同理心。學校通過STEAM教育,同學們不僅學習到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的成就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期待這些未來科學家和工程師為大家締造出更美好的將來。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STEAM小精英尚靜鈺介紹「走廊奔跑警示器」。

 勇於挑戰的勇士——訪問本校中文辯論隊成員沈朗同學

小記者:5B黃湘悠同學

訪問對象:6F沈朗同學

這次很榮幸可以訪問學校中文辯論隊的主將——沈朗同學。沈同學曾參與多次辯論比賽,擁有豐富的辯論經驗。

學校的中文和英文辯論隊歷年來屢獲佳績。他指出在2023-2024學年,中文辯論隊在「保良局主辦第十四屆全港小學校際辯論賽」中勇奪冠軍,並包辦了「最佳辯論員」和「我最喜愛的辯論員」獎項;而英文辯論隊同樣表現出色,在「UNSDGs Debating Competition」和「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s Debating Competition (Primary Section)」中均獲得冠軍。

沈同學表示,有此佳績,除了他在辯論隊的培訓外,還有賴學校重視同學的讀寫及語言表達能力。學校為同學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外,讓他們在上課時進行討論和表達意見,培養出高階思考的能力。

作為中文辯論隊的一員,沈同學表示有幸參與了許多辯論比賽。這些比賽不僅要求他們能夠理性分析題目,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聆聽和尊重不同觀點。他説:「如要做到有系統地、有理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便需要不斷的準備和訓練!」

最後,沈同學感謝學校老師的培育和同學們的努力,成就他們在辯論比賽中獲得了不少獎項。同時,他也強調說:「我們參與辯論並不僅僅是為了贏取獎項,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參與辯論活動提升自己的分析、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掌握這些能力,有助我們從容應對未來各樣的挑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辯論隊榮獲全港小學校際辯論賽冠軍,隊員沈朗接受訪問。

在聖彼得小學,除了學術知識的學習,學校還透過舉辦多姿多彩的學習活動,培養同學們發揮不同能力,達致全人發展。

 文:張敬佑黃湘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