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成就香港部於2001年成立,目標是啟發及培育年青人,為未來投身社會作好準備。青年成就香港部自2008/09學年起,成為教育局「商校合作計劃」機構伙伴,為中學生籌辦多元化的事業探索活動。青年成就香港部行政總裁蔡卓慧表示:「我們期望成為學校與工作世界之間的橋樑,令學生盡早了解市場需要,並在知識、技能及態度上,及早裝備自己。」

青年成就香港部每年為學生舉辦超過15個以「活動為本」的課程,例如「學生營商體驗計劃」、「創新營」、「領袖對話」、「職業新世代4.0」、「財策為未來」等。蔡卓慧表示,這些課程主要透過體驗實踐及與義務商界顧問交流,重點培育學生企業精神、事業準備及理財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以應付未來不同挑戰。這些體驗對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學生尤其寶貴,透過義務商界顧問的經驗分享,他們明白到只要努力嘗試和不輕言放棄,最後也會取得成功。青年成就香港部的活動一直深受學生歡迎,去年更獲教育局「商校合作計劃」頒發「最多元化活動系列獎」及「最多學生參加活動獎」。
將挑戰化為契機
在資訊爆炸時代,社會瞬息萬變,亦為學生帶來更多未知的挑戰。因此,蔡卓慧認為,學生需有「Grit」的特質,具有追求長期目標的熱情與毅力,並要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及保持正能量。青年成就香港部的課程不但能提供商業知識,更培養學生在工作或創業上所需的技能和態度,例如創意、毅力及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
過去數年,青年成就香港部積極傳遞「將挑戰化為機會」的思維。蔡卓慧強調,「學生只要有舞台,永遠都能帶來驚喜」,學生亦以行動證明挑戰可成為機會,例如參加「學生營商體驗計劃」的學生需要自組「學生公司」,並制定職位架構、構思商業計劃、集資、生產、推廣及銷售。近年的疫情令學生難以執行上述實體任務,不過,學生參加青年成就香港部安排的工作坊及研討會後,在義務商界顧問身上掌握電子支付、網上客戶服務及推廣等知識,學以致用,將線下營商轉為網上經營,令蔡卓慧眼前一亮。另外,青年成就香港部在疫情期間未有停步,將課程重新設計,以網上形式進行,建立網上自學平台,並通過學習管理系統,幫助學生持續學習。因此,參加青年成就香港部的學生和義務商界顧問的人數,在疫情下依然有增無減。

商界角色是點金石
蔡卓慧認為,學生通過體驗更加了解自己,明白實際工作需要及多元出路的重要,從而選擇合適自己的路向。曾參加青年成就香港部課程的學生得到啟發後,畢業後在商界發展,並成為了義務商界顧問、贊助人或合作伙伴。由播種、灌溉、成長,再回饋成為泥土和養分,供未來的種子成長,形成生生不息的生態圈。另外,通過義務商界顧問分享,學生亦認識粵港澳大灣區等地的機遇,例如青年成就香港部曾安排香港設計師分享如何為設計取得專利,並在大灣區發展及推廣。學生可借鏡真實例子,了解到在內地發展並非遙不可及。此外,義務商界顧問不單向學生分享經驗,最近亦提供業界最新應用的專業知識,讓青年成就香港部將其融入課程。蔡卓慧表示,商界角色非常重要,不但給予學生寶貴的意見和支持,亦提供真實工作環境,對學生學習及啟發思維帶來莫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