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願」是小時候作文常見的題目,志願大致是對工作的追求,但青少年往往對志願中的工作不大認識,因普遍沒有機會在求學時期與工作世界作較深入的接觸。要在職涯領域闖出一片天,及早作好生涯發展非常重要。學校在生涯規劃教育方面固然扮演重要的角色,若得到企業的支持,便能事半功倍。教育局於2005年推出「商校合作計劃」,目的是推動學校與工商機構合作,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放眼世界,讓青少年作好投身社會的準備。
生涯規劃教育——事業探索
教育局副秘書長杜永恒表示,生涯規劃教育涵蓋三大要素,分別是「自我認識與發展」、「事業探索」和「事業規劃與管理」。其中「事業探索」是通過職場體驗,讓學生認識不同行業、了解企業運作和僱主對僱員的要求、發掘職業性向,提升共通能力,如溝通表達、分析解難和團隊合作,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相對行業知識,僱主一般更為看重新員工的共通能力、正向價值觀和務實的工作態度。
商校攜手合作
杜先生續稱,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新行業及新工種陸續興起,要了解行業發展,最有效的方法是透過親身體驗去探索和發掘。教育局一直透過「商校合作計劃」,推動更多工商機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事業探索及工作體驗的機會。自2014/15學年推動生涯規劃教育至今,參與計劃的機構伙伴已超過400所,合辦超過6,500項事業探索活動,涵蓋30多個行業,受惠學生超過122萬人次。
局方曾委託香港教育大學檢討推行生涯規劃教育的成效,當中包括評估「商校合作計劃」對學生的裨益。檢討結果顯示,計劃甚獲學校及機構伙伴支持,學校視之為重要資源之一,並得到老師及學生認同。
青少年各有志向,擇業興趣也有不同。杜先生希望學校能多了解學生的升學及就業選擇,按他們的需要鼓勵他們參加事業探索活動,並於活動後安排檢討及輔導,引導學生反思,總結在參加活動過程中的見聞、經歷與得著。另外,學校可建立校友及家長網絡,並與工商機構、社區組織加強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事業探索機會,舉辦切合校本及學生需要的事業探索活動,例如講座、工作坊及導師計劃等。

教育局與CLAP@JC優勢互補
教育局「商校合作計劃」舉辦的事業探索活動是供全港的公營及直資學校參加,活動涵蓋不同行業和不同範疇的工種,全面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計劃構建了支持青少年生涯規劃的文化,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的「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JC),為全港首個結合跨界別力量,全面協助青少年探索多元出路的項目。CLAP@JC推出有系統性的「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HKBM),基準涵蓋學校、家長及商界,杜先生亦是CLAP@JC的委員。
在商校合作的範疇上,CLAP@JC為每間學校安排學校商界顧問,雙方緊密合作及對話,讓學校商界顧問深入了解個別學校的需要,從而提供針對性的支援。過往一年,CLAP@JC的HKBM團隊鼓勵網絡學校將職涯元素滲入學科,成為連接商界、能力需求及學術標準之間的橋樑。
CLAP@JC與教育局的「商校合作計劃」各有定位和特色,可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產生協同效應。大家有著相同的目標,是讓學生接觸更多、更廣、更切合個人需要的升學及就業資訊,協助他們探索和鞏固自己的升學及就業方向,作出知情的選擇。
杜先生續稱,教育局與CLAP@JC一直有緊密的合作關係,CLAP@JC早前所開發的網上平台得到教師及學生的廣泛應用,而平台部分內容已轉載至教育局生涯規劃資訊網站的「我的生涯規劃歷程」專區(https://portfolio.lifeplanning.edb.gov.hk/),讓教師與學生繼續使用相關功能。
在2022年,教育局將進一步與CLAP@JC合作,教育局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將與CLAP@JC舉辦一個家長生涯規劃教育講座,幫助家長了解如何在子女作出升學和其他出路的選擇時提供支援。另外,局方亦計劃邀請CLAP@JC擔任2022年生涯規劃教育研討會的分享環節嘉賓,與參加者分享推行「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的經驗,以促進生涯規劃教育發展。

總結
政府於2014年《施政報告》提出在高中全面推行生涯規劃教育,過去數年間成為教育界共同關注的議題。各校相繼推出校本計劃加強生涯規劃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在高中階段的發展日趨成熟。杜永恒副秘書長指出,教育局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建議加強初中階段的生涯規劃教育,而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亦提出與生涯規劃教育相關的建議。教育局會繼續致力促成更多商校合作,以配合生涯規劃教育的未來發展。透過教育局「商校合作計劃」、CLAP@JC學校商界顧問支援及學校校友網絡活動,定能協助學生了解個人興趣及長處,並認識銜接不同升學就業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