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
生涯規劃教育的「知」「行」合一 關顧學生成長發展

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而言,學校要更全面地關顧學生的生涯規劃。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仇恒初校長指,學校在2020年訂立未來發展計劃時,其首要關注事項就是「關顧學生成長發展,推動生涯規劃教育」,協助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出路,為未來獨立生活作好準備。仇校長認為,生涯規劃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希望學生能夠認識自己,而這個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是需要從小開始逐步了解自己,從而規劃未來。

學生參與匡智會職業探索活動「玩出個未來」
學生參與匡智會職業探索活動「玩出個未來」

個案經理統籌 加強各方合作

該校的生涯規劃統籌何妙沂副校長介紹,學校希望生涯規劃教育能做到「知」「行」合一,即除了知道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外,更要能夠運用有關資料及數據幫助學生。有見及此,學校因應校本需要,花了兩年時間建立了「connestar」電子系統平台,長遠讓教師及家長能隨時隨地透過網上平台,掌握學生各方面的資料及進行數據分析,從而為他們作出個人化的教育計劃。學校逐步會為每名學生安排老師作為個案經理(Case manager)負責在該平台制訂學生的個人生涯規劃教育計劃(Individual Life Planning Education Plan),由學生入學開始建立全面的電子資料檔案,收集及整理學生於不同範疇的表現,綜合家長期望及分析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需要,擬訂長期及短期的目標,繼而提供合適的教育及支援。計劃在試行階段已得到不少正面評價,有家長表示,計劃令學生掌握新技能及有明顯的進步。

雖然疫情對學校的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帶來一定影響,不過學校在5年前已開發「Rainbow Star電子書」平台,現時已有大約600本電子書,當中包括不同的生涯規劃職業訓練課程,即使未能進行面授課,教師仍然可以跟進學生的學習和訓練進度。除此之外,學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生涯規劃家中感知協調訓練冊及家中訓練紀錄冊,能讓學生除了在學校獲得適切的訓練外,亦能在家延續訓練,讓學生掌握獨立生活的基本技能。

(左起)言語治療師談敏慈、何妙沂副校長、仇恒初校長及社工張翠菁介紹校方協助學生訂立目標的各種計劃。
(左起)言語治療師談敏慈、何妙沂副校長、仇恒初校長及社工張翠菁介紹校方協助學生訂立目標的各種計劃。

結合多種模式 達成年度目標

另外,學校言語治療師談敏慈指,學校生涯規劃分別以課堂、小組及個別輔導等形式進行。高中學生每星期有兩節生涯規劃課堂,因應學生能力在生涯發展、言語治療、職業治療及護理知識4個範疇上,認識及學習各項知識及技能,以應付日後升學、就業及生活的需要。而小組模式則按學生需要擬訂不同的輔導小組,為學生提供特定的訓練,例如:時間應用、金錢應用、職業及實用英語等。至於個別輔導及訓練計劃方面,校方會先向言語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索取報告,與學生及家長面談討論,擬訂年度目標,再按學生的需要給予各種訓練。
除了校內的活動及訓練,學校亦會與校外機構合作舉辦多項活動,令學生更了解自己的興趣,從而選擇未來是升學抑或就業。學校社工張翠菁表示,部分學生可能未有「將來需要工作」的概念,而學校除了安排學生參觀不同職場、社企及訓練中心外,亦教導他們求職途徑,並與校外機構合辦工作體驗計劃及職業技能課程。期間會要求學生寫日誌,記錄及評估自己的工作表現,希望令學生對「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及認識。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