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學術氣息濃厚,坐擁多間歷史悠久的名牌大學,一直是海外升學熱門之地。因此,有意報讀的家長和學生都會預先蒐集資料,但找到的大多只有最基本的入學門檻,難以得知實際的收生情況,結果形成落差,影響入讀機會。
從事多年海外升學輔導的Jennifer Ma(馬賢慧),以一級榮譽畢業於牛津大學經濟及管理學,及後於香港大學取得了教育碩士學位,曾經協助數千名學生升讀牛劍、常春藤聯盟等英美頂尖大學的經驗,她結合豐富的教育心得,轉化成精要的「升學筆記」, 為有意到報考知名學府的學生提供最精確、最重要的升學資訊。
很多計劃到海外升學的學生都誤以為英國大學的收生準則和流程與香港相若,Jennifer 於「升學筆記」第一集就解構英國大學與本地大學收生的大不同。香港的大學一般以學生的公學試成績為最主要的收生考量,但如果選擇到英國留學,申請人在報讀5 間大學時必須附上自我介紹信,而且英國大學不但重視學生的預測成績,亦相當著重學校的推薦信和課外活動。
在申請中呈上的600 字自我介紹信中,考生需突顯自己對學科的熱誠, 當中可以提及過去曾參與的課外活動,透過文字向校方展現個人專長。Jennifer建議,自我介紹信的內容不宜太瑣碎,應選取能夠緊扣學科的活動或研習。 在撰寫文章時, 學生應用大約60% 的時間整合文章篇幅,重點介紹所參與活動之特色, 以顯示出自己報讀該學科的因由;其餘40%的時間則集中在修飾用詞和調整方向,結構精練的文章更能突出學生的表達功力,給予考官成熟獨特的感覺。
另外,英國頂尖學府和熱門科目通常都設有面試環節,而面試官都是該學科的教授,學生的面試表現往往都會成為錄取與否的關鍵。Jennifer提醒學生,不要以為只熟讀學科知識就能夠於面試中突圍而出 ,事實上考生對學科的熟悉程度必定不及面試官,校方不會預期學生在入學前就對學科完全理解,大學面試的重點在於突顯自己對學科的好奇心,能夠提出學術以外,例如課外的深造、研究、閱讀等,甚至在面試中適切的提問,都可以令考官留下深刻印象。
就以上所說,那麼學生應如何尋找自己的熱誠以在申請大學時突顯所長呢? 升學輔導及教育機構ARCH Education 專門為有志報讀著名英美大學的學生提供培訓課程及升學咨詢輔導,Jennifer建議6-14歲學生可以參加體驗式學習課程(Experiential Learning Program),跟各行業的專家學習,例如科學罪案調查、藝術與設計、飛行師、虛疑藝術與企業、醫生科學家、機械人設計等,於課堂互動中能加強他們思維、溝通、觀察、組織和解難等能力,摸索對行業的興趣,從而能夠認清將來的學科選擇。而15-17歲的學生則可參與Pre-University Industry Exposure Program,學生有機會實地到訪不同行業和機構,當中包括醫療、建築、牙科、娛樂和商業等,讓在報讀大學前吸取相關的實踐經驗,讓考官更理解學生報讀該學科之目標。今年準備報考大學的學生可以參與學科研習課程,ARCH Education邀請了來自牛劍的教師和前收生官任教,讓學生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優勢,從中更突顯對學科的好奇心和認知。
計劃到英美升學的學生歡迎聯絡ARCH Education了解更多課程資料:
網站: www.arch-education.com
電話: 3568 0406
地址: 中環雲咸街19-27號威信大廈2樓及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