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關顧他人 體驗中實踐生命教育

認識自己關顧他人 體驗中實踐生命教育
仁德天主教小學老師以生動有趣的卡牌遊戲,讓小一學生了解自己及同學。

【OpenSchool專訊】想像在德育課,老師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應接納自己、尊重他人,同樣要嘗試理解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有同理心……」同學們可能開始打瞌睡。要令小朋友從小建構正確的價值觀,從體驗中學習遠比起老師訓導更為深刻。然而,在日常學科中,學生需吸收大量知識和學習技能,基於課時限制,未必每所學校均能把生命教育獨立成科,且看一群取得香港教育大學「點滴成河」第一屆傑出生命教育教案設計獎的得獎老師,如何把生命教育融入學科當中,使學習經歷變得更豐富,還透過體驗和反思,令學生有所感悟。

明白自己的獨特 卡牌遊戲中表達自己

自我發現從來不容易,尤其是年幼的小朋友要先了解自己,才更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之處。仁德天主教小學的老師發現小一學生較為自我中心,設計的常識科教案以卡牌遊戲作為引入,令他們能正面地欣賞不同的同學,同時學習表達自己。卡牌印有不同圖案,包括不同的顏色、食物和運動項目等,他們挑選最能代表自己的一張,並分享原因,藉此加深彼此的認識。

最令關月怡老師印象深刻的是有位同學挑選了一個挖鼻子的圖案,這類圖案不特別討好,學生分享時指出他喜歡趣怪的事物,老師認為他平常是一個比較多鬼主意的學生,卡牌很能凸顯他的性格。

在同學互相分享後的課節,老師會再以繪本教學,讓同學明白跟他人不同是可接受的事,再以五感體驗活動來結合常識科的身體結構課程內容,令同學感受到自己一直用身體去認識世界,世上也有生來身體便有缺憾的人,希望他們能學會體諒及尊重他人。

認識自己關顧他人 體驗中實踐生命教育
路德會梁鉅鏐小學以七巧板活動令課堂增添互動色彩。

協作令生活更多姿 以七巧板學互助

認識自我後,小朋友還需要學習如何跟他人合作。路德會梁鉅鏐小學數學科老師馬正源同樣相信從體驗中學習能令學生更易理解不同的正面價值,一改數學科理論刻板的印象,創作擬人化的平面圖形故事,教導小一學生不同的圖形各有長短之處,例如正方形規規矩矩,生氣欠奉,卻可給人很工整的感覺,在數理中發掘人文關懷。

教案的體驗活動想同學體會到只要互相協作,生活便可帶來更多的變化和色彩。學生會獲得一袋不完整的七巧板,老師引導他們與其他同學合作,例如交換欠缺或多出來的圖形,或是分組拼砌出圖案。「一開始他們以為取得了七巧板後,需要鬥快搶同學的七巧板才可完成。」馬老師分享,過往的經驗中學生會吵架,例如嫌棄同學不懂得砌而叫他人不要妨礙自己,及後漸漸發現原來好好溝通、協力,比你爭我奪或單打獨鬥能更快完成圖案。他後來再跟同學一起反思,是難得的學習過程。

認識自己關顧他人 體驗中實踐生命教育
朱國傑老師以特製眼罩讓學生體驗色盲人士的世界。

體會他人世界 模擬視障完成任務

來到中學的階段,學生接觸的人更趨多元,需理解更多不一樣的人生,關顧他人。前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朱國傑老師在初中的綜合科學課堂中,教授學生人類眼球如何形成視覺,

以及不同視障的成因,為令學生更能感受到視障人士生活的不便,他設計了體驗活動,學生分組扮演失明者、色盲及白內障人士,分別戴上全黑眼罩、色盲模擬眼鏡或貼上貼紙的實驗眼鏡,互相扶持共闖難關。

活動中,同學須到不同的樓層尋找一個紅色或綠色的信封,完成當中的數學題。「最大困難是失明人士看不到東西,而信封有兩種顏色,色盲人士有機會找錯,那就要白內障人士幫忙去溝通,增加活動的合作性。想讓他們知道失明人士雖然看不見,但他在智力上和算術能力仍正常,只要你願意幫他解決問題,其實他仍有能力做事。」他說道。

學生分享提到,在找尋信封的過程中,沒想過在失明的世界,原來要踏出第一步已是很大的障礙,切身體會到殘障人士的徬徨無助,以及有人伸出援手時的喜悅感動。「活動至最後,學生能分享自身感受,明白互相幫助、一起學習的美好,我的滿足感很大。活動帶出我們能透過認識科學,利用科學知識,關心身邊的事物、幫助身邊的人,學生在體驗中不自覺地便深刻了解到這價值。」

從體驗中得到的反思,對學生將來待人處事很有幫助,教育從來不只是知識傳授,這群老師讓課堂不止於理論,走往體驗和實踐,將學科知識融滲生命教育之道。

點滴成河──傑出生命教育教案設計獎

網上頒獎禮及分組交流:2020年10月17日 下午2時至4時

報名詳情

認識自己關顧他人 體驗中實踐生命教育
點滴成河──傑出生命教育教案設計獎專輯之二刊於2020年10月13日《明報》港聞教育版(A11)。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