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材】小學生學好中文不應「狂操卷」 掌握閱讀策略減挫敗感

【美感教材】小學生學好中文不應「狂操卷」 掌握閱讀策略減挫敗感
【OpenSchool專訊】如何可以學好中文?近年來中文科被喻為香港中學文憑試的「死亡之卷」,不少學生因為中文科成績失去了大學入場券,老師及家長也非常關注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難以透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很多人也反對以機械操練應對考試,「語文能力需要浸出來」、「多閱讀才能增強語感」這些說法,卻往往使學生對打好語文基礎更加無從入手。若要從閱讀開始,又是否有方法?閱讀策略對於學好中文又是否有效?小學生應該開始學習閱讀策略嗎?

學策略不為操練閱讀需了解深層意思

在傳統小學日常課堂的閱讀教學,一般以課文篇章為重心,教師會講解課文的詞彙、內容、語法及句式等,甚少會教授學生以閱讀策略來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到了中學階段,不少學校會加強閱讀策略訓練,皆因學生在考評時,需要透過高階思維去分析文章及了解背後的深意。閱讀策略的重要性,並不是為操練或是讓學生掌握找到答案的技巧,而是提供具體的方法歸納篇章的重點,幫助學生連結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理解作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等,才能提高理解層次,不只停留於文章表層意思。

【美感教材】小學生學好中文不應「狂操卷」 掌握閱讀策略減挫敗感
現時坊間甚少以中文閱讀策略為為骨幹的補充練習,明報教育出版認為高小生也有學習的需求。

現時一般小學未有非常有系統地教授閱讀策略,其中一個原因是小學生年紀還小,先透過文章建立詞彙量和語文基礎知識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但語感較弱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成績一般,卻因此往往未必有方法提升學習效能。不少家長為子女購入閱讀補充練習,目的是增加學生詞彙識字量,以及希望他們熟習考評題型,到實戰時不會覺得陌生和怯場。可是,操練過度反而可能進一步減少小朋友對學習中文科的興趣,又未能有效提升理解能力,適得其反。

日常教學未能完整涵蓋學懂策略能助考評

既然小學甚少會教授閱讀策略,小學生是否需要學習?一般坊間的閱讀理解練習讓學生閱讀文章後,直接做題目,部分補充會加入答題提示,也甚少會在後面提供閱讀策略教學。學生在答題時習慣抄錄文章內容,未有消化文章真正的信息,無法做到真正的「理解」。有效的閱讀不只辨認字詞及理解內容,需要讀者的知識和素養,善用文本讀懂文章,閱讀才來得有意義。

那麼學懂閱讀策略,學生就能讀懂文章嗎?事實上,閱讀的考評涉及幾個認知能力層次(見表一),考評的題目離不開這六大能力,而閱讀策略正是針對這些能力而設,以了解學生理解的程度。

參考全港性系統評估2011年至2019的報告中分析小學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學生在理解和運用所學的詞語方面一直較強,達到基本能力要求的學生也大致能明白字裏行間的事理、因果關係、主要信息等,卻在理解篇章中具體事件的寓意表現一般(見表一第四層次),反映學生在推敲文章深層含意方面仍較為薄弱。

表一)閱讀認知能力層次
測試題型系統概要(祝新華,2005)

能力層

能力層次說明

(一)複述 認讀原文、抄錄詞句、指出事實
(二)解釋 用自己的話語解釋詞語、表面句意
(三)重整 分析篇章結構、抽取特定信息、概括段篇意義
(四)伸展 引申含義,拓展內容
(五)評鑒 評說思想內容,鑒賞語言表達
(六)創意 提出新想法、獨到感悟,或運用所讀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掌握策略增閱讀能力 愛上看書才能學好中文

過往在國際性的研究也反映出香港學生閱讀能力不俗,例如在每五年進行一次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2016」,香港學生的整體閱讀成績在50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新加坡;在2018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研究中,香港學生在閱讀能力全球排第四。可是,不容忽視的是香港大部分學生對閱讀興趣不大,當中固然有很多因素造成,也反映政府多年來推動閱讀風氣仍成效不彰。

無可否認的是閱讀策略始終是一套帶有目的性的方法,也跟增加學習中文的興趣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若然學生能掌握更多不同的閱讀策略,從而提升閱讀能力,減少他們對於中文科考試的恐懼和因過度操卷而造成的厭倦,學生可多花時間在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也能提升語文素養,配合廣泛閱讀,才能真正學好中文。

美感設計結合閱讀策略 助高小生涵接中學中文科要求

「間低topicsentence(中心句)」、「這是標示語」……做英文閱讀理解的時候,不少學生都有聽過老師這樣解說。很多時教師會以拆解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找出中心思想,從而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深層意思。

雖然中文是大部分學生的母語,不少學生卻有學習英文比中文容易的感覺,一般學生以第二語言學習英語,從小學習語法、句子結構、動詞時態等,這是「科學化學語文」的一種方法。明報教育出版今年推出結合美感設計和閱讀策略的《中文高效閱讀策略訓練3步通》,讓高小學生開始加強學習閱讀策略,科學化學語文,但對於小學生而言會不會太艱澀?

【美感教材】小學生學好中文不應「狂操卷」 掌握閱讀策略減挫敗感

高小生難適應中文考評轉變

事實上,甚少在小學階段有系統地接觸閱讀策略的學生,升上中一讀中文科,在考評方面會感受到頗為明顯的轉變,要做好閱讀理解需要更高階的思考,考評更著重於伸展、評鑒及創意(見表一)。學生更難以掌握答題要求,回答長題目時,常出現寫了很長的答案卻未能得分的情況,對中文科的挫敗感愈來愈大。

明報教育出版總監劉志恒追溯中文科多年來的教學和考評模式,指出這一代的小學家長大多經歷過以往的會考年代,當時甚少特別教授閱讀策略。後來改制後中文科考試參照會考英文科的形式分為四卷,考核學生的閱讀、寫作、說話、聆聽及綜合能力,此後的閱讀能力考核才漸漸加強閱讀策略的訓練,家長未必知道如何教好小朋友。

學生需掌握技巧卻未有系統教學

他留意到現時小學階段一直甚少強調閱讀策略,但其實所需的技巧已滲入了日常的功課及考評。「我有個讀小學的女兒,發現現時中文教學,跟我們成長的當年有所不同,有清晰的漢語語法,要知道形容詞後面是名詞,開始滲入了『主謂賓、定狀補』的意識,在小一已出現。」他提到,現時也有速讀訓練。「速讀工作紙上面的題目其實需要用到閱讀策略,找重點詞語、中心句。小二小三也一直需要這些技巧,但家長也很難有方法去教。這套書是工具書,幫家長釐清閱讀教學的目的,知道背後到底需要學習甚麼。」他說道。

「其實學生也可以省略掉前面的閱讀策略『三步曲』,一來就直接做練習,但這套書的威力就會大減。我們強調的是愉快學習,希望教家長去引導學生,讓小朋友感覺家長是同行的,減少因為家長『唔知點教』而引起的親子衝突。」他希望這套書可以讓小朋友涵接到中學的教學和考評,讓小學生在高小的時候接觸到閱讀策略,因為這些能力對於將來打好語文的根基也很重要。

先教育家長 陪伴孩子做補充練習有法

「陪小朋友做補充,不是要監督他完成,而是教他學習的方法和幫助他理解。」正因現時坊間的補充一般只有練習的部分,若家長讓小朋友自行完成而沒有解題或教學,對於能力稍遜的學生而言,未必有所成效。然而,在教育出版界工作了約20年的他也明白,需要帶動改變家長陪伴小朋友做補充練習的認知和想像,才能發揮到最大的效用。他希望,這套補充也能成為漸漸帶動這種改變的拼圖。

補充練習推介

書名:《中文高效閱讀策略訓練3步通》(適合小學生)

優點:引進美感設計提升閱讀趣味,滲入名家經典擴闊閱讀視野,簡易三步學閱讀策略,題型多元,配合全方位考試模式,加上教授22種跨文體閱讀策略和答案詳解,輕鬆達到親子共學效果。

【美感教材】小學生學好中文不應「狂操卷」 掌握閱讀策略減挫敗感
原文刊於《明報》2020年8月17日港聞版(A09)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