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材】從熱血青年到體制改革 一群大學生如何改造台灣教科書?

【美感教材】從熱血青年到體制改革 一群大學生如何改造台灣教科書?
(圖: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OpenSchool專訊】每過一個學年,小朋友換上新的教科書,用過而變得殘舊的教科書,不是被丟掉,或是被拿去回收,就是在二手市場上出現。長時間陪伴我們上學的教科書,沒有人會想收藏或是留為紀念,彷彿把書中的知識和技巧都塞進腦袋後,它對我們便失去了價值。

在小時候,坐在旁邊的同學可能有更名貴的書包,會用上更可愛的文具,在家中有更多的圖書,每個學生因為家庭背景各異,成長經歷會變得不一樣。然而,教科書卻是最平權的教育資源,每個人手上那本也是一模一樣的,為了讓孩子擁有更豐富的美感體驗和學習動機,台灣的「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劃」在2013年展開,一系列別具特色的美感教科書到今年已來到第三季。教科書不只是作為工具書,更是發揮視覺溝通的媒界,可以融入教育設計思維為學生而設的編製成品,甚至是培育下一代美感教育的種子。會有一天,我們會捨不得丟掉手上的教科書嗎?從台灣的推動經驗中,我們可以借鏡甚麼?

 

 

改造教科書作為美感教育第一環

何謂美感教科書?「美」是主觀的感受,很難有標準答案。雖說要透過美感教科書做到美感教育的第一環,美感細胞團隊並沒有要直接告訢小朋友甚麼是美,而是相信美感教育這件事應該是耳濡目染,讓學生接觸更多不同的「美」的東西,而不是一個像學習科目那樣要背公式背生字來學好。「美感跟我們的文化、感受、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覺得這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就跟學一個語言一樣,到美國英國住過一兩年,英文就會很好。」美感細胞協會秘書長及創辦人之一何富菁說道。

她指出,教科書是跟小朋友相處最長時間的媒界,也剛好是一個紙本平面的載體,很多資訊跟視覺語言需要透過閱讀和插畫的配合讓小朋友吸收。與此同時,教科書有平權的象徵,不會有城鄉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所以團隊就選定教科書作為美感教育的推動。「在台灣教科書就是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不管你是有錢人還是偏鄉沒有資源的小孩,你都擁有同一本教科書。」

當時仍是大學生的團隊成員思考過為甚麼教科書一直以來被用過即丟,沒有收藏性和紀念性。「我們發現教科書沒有在人身上留下很深刻的意義,或是人們覺得它不好玩、不好看。沒有讓人覺得它可以陪著你繼續成長、繼續前進。」她再翻看現時小學生使用的課本,發現十多二十年來並沒甚麼改變。「去年台灣推新課綱實施,有個十年的教育改革,在那之前的教科書,其實十幾年來也差不多。那就是一個偏古板、無聊,讓人想到上課就覺得很煩的一個東西。」

【美感教材】從熱血青年到體制改革 一群大學生如何改造台灣教科書?
現時台灣的教科書設計有了多元的想像,愈來愈多別具美感的設計元素加入其中。(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台灣的脈胳下 要改變的是思維和制度

經過了約七年的時間,全台灣超過170所小學的學生收到了「美感教科書」,在第二季環台發書中有95%的老師認為美感教科書能提升孩童的學習興趣。看到學生接過課本時興奮翻書的情景,團隊更相信改造教科書的確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經驗。此外,他們也成功改革體制內多年的規定,包括讓教育部放寬教科書字體規定,不再只有標楷體,在《108 新課綱》當中教科書首度把設計預算納入,也推動三大教科書出版社更勇於嘗試新穎設計風格,更多設計師願意和出版社合作投入體制內課本設計。

和香港的教科書相似,台灣以前的教科書有一套刻板的模樣,但又未至於沒有設計,何富菁認為可分三個層面來看這個現象。「第一是過去大家也習慣了教科書是那樣,市場沒有需要改變。選書的是老師,當老師已經習慣那樣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他也沒有想要改變,產品就沒有改變。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溝通的環節。」資深的教師習慣把教科書作為工具,他們已熟習教學大綱和進度,習慣了書本在甚麼位置會出現甚麼內容,刻板又一體化的設計可以減省教師備課的時間,也讓他們在上課時可以得心應手地教學,老師過往沒有希望在設計上求變。

【美感教材】從熱血青年到體制改革 一群大學生如何改造台灣教科書?
教師是選擇教科書的用家,很難改變以往的習慣,但也有老師願意採用新設計的教科書,圖中教師正在使用第一季美感教科書的數學書。(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第二個原因是受限於教育部的預算。為了讓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負擔書本,台灣的教科書市場沒有很開放,不能按市場經濟或行情定價。「政府規定一頁多少錢,即使花了很多錢做內頁設計,定價還是不能提升。在這樣的前提下,出版社也沒有錢做更好的設計。」

最後的原因是教科書需要經過政府的審核,而審查的委員一般也只包含相關學科背景的人員,在沒有設計相關的委員下,他們會較著重插圖和設計是否正確,多於是否具美感,結果讓出版社變得更加保守。「當所有人都有意見,都覺得這樣不行,他們就做最安全的。比如他們會說你的大象不可以是粉紅色的,這個我覺得在自然課本中很重要,可是如果在文學的課文中,可以有更多開放跟想像的空間留給設計,這才會符合真正的流行文化走向。」

香港又如何?

香港的教科書可由出版社自行定價,考慮因素包括書本設計、用紙的價格、印刷費等,出版社可因應設計及印刷成本提升價格。教育局同樣設立課本評審制度以確保教科書質素,內容方面,出版社須遵照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科目課程指引,和各科的《課本編纂指引》進行編寫;設計方面,沒有嚴格明文規定要求,據《優質課本基本原則(2016年6月修訂)》中編印設計的部分,有以下規定︰「教材編排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行距和空間分隔得宜,易於閱覽;避免非必要的留白,以節省用紙。」、「插圖應能有助學生了解教學重點,而非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圖表能配合課文內容。加插的照片和插圖非純為令版面美觀奪目」等。

【美感教材】從熱血青年到體制改革 一群大學生如何改造台灣教科書?
學生收到美感教科書後,興奮地翻看討論。(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改革不易 熱血化為行動的背後

困難重重,團隊從一開始只是倡議團體,不被看好,到現時成為了跟教育部合作的單位,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一開始我們只是一群學生,很熱血,但甚麼都不懂,就想做美感教育。其實那個時候看起來蠻不理智的,我們不是一群學設計或者教育的人,卻想要推動台灣的教育設計和美感教育。」起初他們倡議教科書改革時,還沒有做出實際的課本來,就去跟很多政府和體制外的單位提建議。當時得到的回應是︰「你們很棒啊,年輕人,加油!」然後就沒了。「跟大家想像的可能不一樣,或者他們會覺得很複雜。你乾脆就做出很漂亮的書,到市面上賣就好了,你為甚麼要進來改革教科書?它已經那麼多年都是這樣,有那麼多人已在限制這個體制,你為甚麼還要進來這混水?」她回想道。

即使不被看好,團隊還是做了群眾募資,找來一批同樣有心想為小朋友帶來改變的設計師,一起做起了第一季的美感教科書的雛型。階段性的突破,是來自那次發書的經驗,他們目睹了學生對於新書的反應,為他們帶來了很大的鼓舞。他們還把學生的喜悅和驚喜用影片拍下來了,加入學生的回饋,發現這件事帶來的影響力原來很強,媒體連串的報道也因此而來。

「媒體報道愈來愈多的時候,教育部就會覺得你是一股民意的力量。在台灣這個時代跟政局下,政府愈來愈重視社群上的民意,所以現階段我們也是乘著臉書(Facebook)一路上的成長,跟在臉書社群上做了很多曝光,比如說台灣《親子天下》,這些專門做教育議題的媒體,願意有深度地追蹤和報道。我們還會做電視節目訪談,全面地加起來,教育部就會覺得你很重要,你不是來玩玩的。他就會願意階段性地跟你談。」她分享道。

【美感教材】從熱血青年到體制改革 一群大學生如何改造台灣教科書?
學生收到美感教科書後,興奮地翻看討論。(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要成功帶來體制內的改變,能接觸到願意推動的政治人物也大力地推了一把。「我們自己去證明很多事,讓大眾或媒體看到。另一方面跟政治人物有關,我們跟立法院的吳思瑤委員接觸,她是教育文化委員會的委員,她當時還是召集委員。她知道有個團隊在做美感教科書,她覺得教育部應該納入我們的概念,或者跟我們的團隊談合作。我們在外面可能喊個半天也不可能接洽到教育部,但委員直接幫我們喊就不一樣。」除了立法委員外,剛好願意相信他們的地方政府人員也進入了中央政府教育部的架構,成為了重要的推手。

帶動出版社付出 共同為孩子改變

要帶來更多更長遠的改變,不能單靠倡議團隊和體制外的設計師合作,始終需要教科書出版社的投入。基於體制限制及經營上的難處,目前台灣只剩下三家教科書出版社,經過了多番的交流溝通後,也成為了團隊在策略合作和政策推動上能一起前進的夥伴。「一開始他們當然會覺得『你們憑甚麼要改革我們』、『搞不清楚狀況』,就是蠻討厭我們,之後實際了解過為甚麼我們要去做,為甚麼要挑戰他們,就都有聊過就都能理解對方,本來沒有互動交流就都不知道對方在做甚麼。」

後來出版社明白了倡議團隊只是想讓他們做得更好,也看到他們持續在做下去,更成立了一個協會組織。「他們知道我們不是在鬧,不是喊一喊就走的人,對我們的信任度就更高,我們也在不同的平台上發聲,跟教育部溝通的過程中,幫他們爭取到以前說了十年也沒有爭取到的東西,彼此的信任關係就愈來愈好。」同時,團隊也看到了出版社的難處,也讓更多人理解為甚麼他們沒有辦法投入資源做具美感的教科書。「我們也有給他們一定的刺激跟壓力,我們在做第三季的美感教科書,跟他們授權內容,再從新改一次他們的設計,也是刺激他們必須往前提升,讓大眾看到原來可以更好。幫助他們爭取更多資源,在教育部爭取更多政策上的公平性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出版社要做得更好。」

【美感教材】從熱血青年到體制改革 一群大學生如何改造台灣教科書?
美感教科書能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仍有待研究。(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改變看到了 但路仍很遠

出版社也願意在改革路上同行,但團隊認為還沒有到終點。「在去年的新課綱實施後,的確有蠻多設計師進場做設計,讓實際的課本在視覺呈現上跟過往的差異蠻大,這個是很實在的影響,這些教科書一旦推行,全台的小朋友都會拿到。」創辦人陳慕天在數年前一個TED TALK喊出過,五至十年內,要影響到台灣50%的視覺閱讀跟美感,何富菁認為這的確有達成。「我們當然覺得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封面上因為沒有甚麼需要審查或限制,可以愈做愈好看,很容易可以跟外部設計師合作,可是內頁因為審核、市場習慣跟老師接受程度的種種因素,設計師進場後會不會『水土不服』,還是有很漫長的磨合期。」

現時第三季的美感教科書快將面世,還有其他制度上要克服的困難。「我們覺得很棒,但改變還是很慢,它是一個巨大的齒輪,跟各種很大的齒輪糾結在一起。」她舉例說,教科書的價格需要提升才能令質量再提升。「在委員上所有人包括老師和家長都認同要提升教科書品質,就必須漲價,但漲價這件事情,不管是教育部要付出,還是家長要付款,也是另外一個議題。它要漲多少?教育部願意承擔多少?現在的政府願意提出怎麼樣的政策?」

【美感教材】從熱血青年到體制改革 一群大學生如何改造台灣教科書?
創辦人張柏韋(左)和陳慕天(右) 希望,讓課本成為孩子最好的禮物。(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談到以後出版社跟設計師可以按哪些方向,設計更有美感的教科書,她認為不同的科目跟年齡需要的並不一樣,並沒有固定的方向。「七歲的跟十三的的孩子很不一樣,不管是他的喜好上,還是生理的成長到達哪個狀態,他理解資訊、學習跟吸收的方式也不同。我覺得因應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之後會建構更完整的指引或是建議方案,讓大家有更多『know-how(實際知識)』可以參考,很難具體上說實際上依循哪些方法。」

在實用性方面,美感教科書能否幫助提升學習效能,團隊也正在研究當中。「我們的研究可能從色彩、字體、紙材出發,之後還有閱讀效率、圖文理解等等,也需要研究。學術研究是以年為單位,所以每一次我們跟教育部的究研計劃也是以年計起,看每一年出來的累積,出來之後我們再轉化成教育現場或是出版社能用的一些方法。」

回到最初想做到美感培養的初衷,她認為台灣這幾年也有在進步。「不管是我們美感教科書計劃還是其他的計劃,產業重視設計長遠來說就會影響人的腦袋,愈來愈認同設計的重要性。」她相信,如果到五至十年後,真正的影響可以從一個階段看到,在投入資源上就會更願意用更多錢來做。「我們看到台灣在設計的思維上已經有改善,但還是經常看到很不OK的,我們就回過頭來告訴自己︰『我們還有更遠的路要走。』」

了解更多「美感教科書第三季」資訊及支持:https://bit.ly/3fsXWMq

補充練習推介

書名:《中文高效閱讀策略訓練3步通》(適合小學生)

優點:引進美感設計提升閱讀趣味,滲入名家經典擴闊閱讀視野,簡易三步學閱讀策略,題型多元,配合全方位考試模式,加上教授22種跨文體閱讀策略和答案詳解,輕鬆達到親子共學效果。

 

書名:《考前30日 中文語基高效特訓》(適合小學生)

優點:參考學校和公開考試試卷出題,題型和答題方式多元化,30日方案中共設30個練習,練習包括3個「評估」和1個「總評估」,答案冊獨立成本,方便翻閱核對答案。

 

書名:《考前30日 數學高效特訓》(適合小學生)

優點:根據最新課程指引編寫,精心分配30日數學温習編排,隨書附上模擬測驗,提供影片拆題解說常見錯誤及答題技巧,配合太空探索主題,以輕鬆有趣的評估方式教學。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