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公會仁立小學的音樂室,學生一面點頭數拍子,一面專心練習演奏。他們拿起的不是真實樂器,而是用平板電腦內置的音樂程式,合奏經典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的主題曲《DoReMi》。科技結合音樂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性,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音樂事務處今年將與香港教育大學攜手合作,推出「藝術x科技學校活動——音樂創演MOxe-樂團」(先導計劃),利用科技讓中小學生輕鬆學習音樂,體驗合奏的樂趣。

音樂事務處活動及推廣組高級音樂主任范淑芬稱,「MO x e-樂團」籌劃目的在於為學生在上課以外提供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擴闊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計劃同時推廣藝術科技(Art Tech),即使從沒有學習樂器的中小學生也可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體驗「玩音樂」的滋味。
利用科技學習樂器 隨心所欲
參與籌備e-樂團的香港教育大學助理教授梁智軒博士表示,用平板電腦學習音樂有不少好處:「以前學樂器初期主要是學習彈奏的姿勢及練習曲,過程頗為漫長及艱苦。利用平板電腦可免卻姿勢練習,按鍵發聲,永不走音,學生只需學拍子聽指揮,很快便可參與合奏。」

從前,學生選擇學習哪種樂器時有很多顧慮,樂器的價錢、所佔用的空間,以至對樂器的認識等,掣肘不少,令不少對音樂有興趣的學生卻步。梁博士認為平板電腦勝在令學生可多作嘗試,電腦應用程式內置數十種樂器,由各種款式的鋼琴到管弦樂器,甚至中國樂器、敲擊樂器均一應俱存,隨意轉換。「學生可從中了解不同樂器的特色,對初學者特別有幫助。在MO x e-樂團訓練,學生可自由切換不同樂器,負責不同聲部,從而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樂器,再作深入鑽研。」

課程集三大元素於一身
MO x e-樂團將提供演奏培訓及音樂創作課程,即使學生沒有學習樂器的經驗也能參加。課程分為三大部分,首先在校內使用平板電腦內置應用程式作合奏訓練,其次是導師啟發學生創意,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作品,最後經過彩排和排練,於結業時公開演出及發表原創作品。課程將由教大修讀音樂教育學士課程的準教師擔任導師,從旁指導學生。
聖公會仁立小學五年級學生吳祈燊很喜歡利用平板電腦學習音樂,每次上課和排練也樂在其中。他曾學習打鼓,亦有興趣學習鋼琴,惟家中並無空間放置,平板電腦給予他學習鋼琴的機會。「上課很有趣,用平板電腦彈鋼琴很新奇,跟朋友一起玩音樂好開心。」他說現在每天花15至30分鐘,在家用平板電腦練習鋼琴。
「MO x e-樂團」成員在結業前更有機會作公開演出,並與音樂事務處轄下中、西器樂訓練班學員攜手合作,演出改編及原創音樂作品。范淑芬表示:「共同合演真正做到電子平板與實體樂器大合奏,擴闊e-樂團成員及器樂訓練班學員對音樂的認識及視野。」

多元活動 多角度探索音樂
范淑芬續稱,音樂事務處一直致力向學界推廣音樂,並設計不少活動給中小學生參與,如「音樂劇101」帶領學生如何欣賞音樂劇;「iJam音樂創作」教學生利用應用程式製作自己的音樂作品;「音樂『樂』與『怒』」分享音樂治療;「旋律點樣先『啱』音?」由大學音樂系教授暢談粵詞譜曲;「『我係美樂主持』工作坊」與香港電台合作,學生可擔任小主持,向聽眾介紹中西美樂;「『爵士樂趣坊』音樂體驗計劃」介紹爵士樂,部分學生更有機會參與爵士樂合奏訓練。
疫情之下,MO亦利用YouTube開展網上活動及節目,如邀請著名音樂人趙增熹在節目「大台主 x MO音樂製作室」講解由90年代至今的香港流行音樂製作,更會與中學生作網上對談;及邀請香港演藝學院白得雲教授主持網上音樂講堂—淺談邦樂(日本傳統音樂)。另外亦有不同到校音樂會、音樂匯演和暑期音樂學堂等,活動包羅萬有。
===========================
MO x e-樂團將在五月至六月期間公開招募新成員,訓練計劃將於2022年新學年展開,歡迎小四至小六、中一至中三學生參加。學生可透過就讀學校提交報名申請,經驗不限。有興趣的師生記得留意音樂事務處網頁,了解詳情。
查詢電話:2158 6470
網址:https://www.lcsd.gov.hk/musicoffice
MO學校音樂活動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musicoffice.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