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中國歷史文化周》今起啟動
從「天人合一」思想及生活體驗國家可持續發展

香港青年協會致力鼓勵本地青年認識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與文化發展。自2011年開始,每年均舉辦《中國歷史文化周》教育活動系列,鼓勵青年透過課堂以外的體驗,加深對國家不同範疇發展的認識,並鑑古知今,傳承責任。

今年《中國歷史文化周》是一項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認可活動。今天(1日)舉行啟動禮及主題演講,並於本周舉行多元項目及活動,讓青年認識中國歷史悠久的可持續發展觀和文化;今年共吸引本港34間中學及大專院校報名參加。

青協《中國歷史文化周》今起啟動<br/>從「天人合一」思想及生活體驗國家可持續發展
(左起)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中國工程院院士兼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李焯芬教授及立法會議員劉智鵬教授為《中國歷史文化周》揭開序幕。

主禮嘉賓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劉智鵬教授,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出席啟動禮。中國工程院院士兼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李焯芬教授,以及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博士分別作出主題演講。

青協總幹事何永昌表示,可持續發展是青年關心的課題,同時是青協未來的重點服務方向。今年《中國歷史文化周》以「天人合一」為主題,他期望透過多元的教育活動,有助提升青少年的知識與文化賞析能力,以至引伸的相關國際課題,促進他們思考,以及對保護及保育環境的長遠承擔。

《中國歷史文化周》於8月初展開專題講座、工作坊、綠色青年領袖培訓,從衣、食、住、行四大範疇探討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進程。特色項目「自然『煮』意仲夏營」,以兩日一夜的宿營,由青年領袖帶動和組織,透過身處自然環境中的廚藝體驗,了解天人合一在生活中的運用和實踐。另一項目「綠林豪傑」社區領袖任務賽,由中三至中六學生組成隊伍,針對保育郊野環境,以「珍愛綠林‧山海無痕」為題,提出具中華文化創意的環保公眾參與方案。

青協《中國歷史文化周》今起啟動<br/>從「天人合一」思想及生活體驗國家可持續發展
立法會議員劉智鵬身兼歷史系教授,他與學生分享中國歷史文化及「天人合一」的關係。

香港青年協會自2011年開始,每年暑期前均舉辦《中國歷史文化周》活動,過去曾經以《百年中國》、《翰墨傳承》、《光影歲月》、《鐵路行》、《縱橫外交》、《起動體育》、《我要起飛》、《知味尋源》、《築橋互通》、《古今築跡》、《以農立國 綠的足跡》、《天人合一》為主題。

詳情可瀏覽網站﹕chinaweek.m21.h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