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
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世間事情互有關聯,互相影響。近年大家都重視保育海洋生態,其實陸地生態也不可忽視,因為陸地的一切人類活動,往往都會影響海洋生態。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旨在提高香港年輕人的環保素養,提醒大家大自然不同生態環境之間的連繫。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大自然保護協會早前舉行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閉幕禮暨分享會,為這項活動作完美的總結。

陸地變化 影響海洋

自2013年起,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一直致力培育本港青少年成為環保領袖,近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展開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

TNC保育教育經理陳梓健(Tom)透露,這項計劃於2019年7月開始推行,至今已有兩年半:「整個計劃有三個元素,就是學習、行動及領導,希望透過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參與,讓年輕人了解到陸地上所發生的變化會影響海中的一切。」他希望透過一系列活動,讓香港年輕人更關心身邊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議題。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陳梓健表示,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的目標是希望提升學界、學生的環境素養,培養他們對環保的意識。

「學習」——編製教案 將環境教育帶入學校

要改變年輕人的態度和行為,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陳梓健表示:「我們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溫慧欣博士合作,編製地理、歷史及綜合科學科免費網上教案,供全港教師使用。這些教材設計多元,除了常見的課堂規劃及課堂活動,更包括動畫、模擬實地考察等新穎內容,讓教師可以藉此多元教材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陳梓健透露,現時他們已接觸超過70間學校,包括提供教案、老師培訓和安排學校參觀等。

負責編製教案的溫慧欣博士表示,TNC希望這個教材可以「落地」,從而落實將環境教育帶入學校學與教的層面。溫博士表示:「這個計劃結合現時初中教育局公布的課程指引,並審視學校使用的課本,在內容上作出配合。而且我們做了需求分析,訪問了十多間學校,再反覆跟老師商討、安排試教和檢討等,目的就是將『山海為一』概念融入現時的常規課程之中」。

溫博士也坦言,在疫情期間推行計劃,難免面對一些困難:「由於環境教育並非核心科目,在疫情期間,學校的課時比以往減少,學生又要應付考試,令整個課程變得很急趕,只好調整部分內容。」但她看到在疫情下不少學校仍堅持繼續這個計劃,也表示很感恩。

溫博士希望,學校好好善用這套教材,更希望同學可以由自身學習開始,擴展到家人朋友,以至整個社會,讓大家都有機會認識「山海為一」這個概念。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溫慧欣博士認為,大家作為地球的成員之一,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因此這個計劃很有意義。

「行動」——參觀下白泥 學習保育知識

為鼓勵學生走出課室,學習保育科學知識,TNC也帶領學生作實地考察,並集中於考察陸地和海岸生物多樣性、親身了解大自然提供給人類的資料及認識可持續發展這三個範疇。同學會收集當地水質和生物數據,並參與義工服務,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

其中下白泥是TNC其中一個重點保育的地方,至今已有20團約600名學生曾到下白泥參觀,而TNC亦編製了三本下白泥的實地考察手冊,並放到網上,供學校免費使用。陳梓健指出:「下白泥是一個生物價值很高的地方,有瀕危的馬蹄蟹以及香港少見的海草等,而地理環境也很獨特,背靠青山,很適合展現『山海為一』這概念,希望同學們參觀之後,在學校或家中都可以實踐到環保的生活習慣。」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另一元素是行動,包括帶領20隊學生和教師到下白泥參觀當地的保育情況。

下白泥不屬於郊野公園或海岸公園,並非由政府管理,所以TNC和當地村民合作進行保育,元朗下白泥村村代表鄭偉君(Ken)慨嘆,近年這一帶的環境受到破壞:「很多人來挖蠔、打卡,留下大量垃圾,亦有人在青山(俗稱「菠蘿山」)挖山草藥,令山上留下一個個地洞,都大大破壞這一帶的環境。」

鄭偉君期望,與TNC的合作可增加公眾對這一帶生態的認識,並從教育着手,令大家不要再自私地破壞生態。鄭偉君表示:「整個計劃的概念,是提醒大家,山上留下的垃圾,最終會沖到海上,山上泥土鬆脫,最終也會流入大海。」

自從計劃推行以來,不少義工前來清理垃圾,改善下白泥村的自然環境,而更令鄭偉君欣慰的,是他看到不少學生由不認識大自然到學懂珍惜大自然。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透過實地考察體驗,讓同學可了解陸地和海岸生物多樣性。

「領導」——實習生計劃 培訓保育領袖

計劃的另一重點就是領袖培訓,透過在TNC香港辦事處和保育地點當實習生,本地學生能夠親身嘗試保育工作、設計及實施推廣環境教育的計劃。陳梓健透露:「現時已有18名同學參與實習並接受培訓,他們進行的專題研習非常多元化,例如在學校舉辦展覽,或進行以蠔殼製造肥料的實驗等等。」這些活動有助同學累積經驗,為將來投身保育工作作準備,也讓他們有機會成為朋輩間的保育領袖。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陳梓健透露,共有18名學生參加了實習計劃,並完成了多項專題計劃。

繼續推廣 延續精神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於2021年12月到達尾聲,陳梓健表示,他們會透過社交媒體,繼續向公眾進行推廣,亦設有教師網絡,老師可定期接收有關環保及「山海為一」的資訊,一切一切,都是希望將「山海為一」的概念延續下去,讓大家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責任去保護環境。

查詢﹕請桉此

==========================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閉幕禮暨分享會

大自然保護協會於剛過去的12月18日在天主教新民書院舉行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閉幕禮暨分享會,讓參與的計劃的工作人員、老師及同學分享經驗。而九龍真光中學及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 的師生亦分別舉行初中地理科及初中綜合科學科的教案分享工作坊,將經驗傳授給其他教育界同業,希望能夠將「山海為一」概念繼續傳揚開去。

==========================

老師同學經驗分享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梁桑童老師早前參加試教計劃,他表示最大效果是令同學喜歡地理科,其中譚曉欣(右)及于昭明(左)都因此而在中四選修地理。

九龍真光中學

為了編製初中教案,TNC曾向不同學校收集意見,九龍真光中學便是其中一所。該校地理科主任梁桑童老師(Michael)除了向TNC分享校情,前線老師的教學需要外,亦為教材套提供意見。因他認為初中地理課程欠缺了有關香港的課題,而TNC這個計劃正好將課程內容與香港生態環境議題結合。除主題以外,多元教材的設計——如影片、VR及動畫等——可讓同學更投入這個課題。梁老師發現,試教令不少同學都喜歡地理科,學懂欣賞大自然,甚至令不少學生在升讀中四時亦選修了地理科。

參加試教計劃的于昭玥同學和譚曉欣同學也表示,參加這項試教計劃之後,更認識香港地理環境,如學到蠔礁的生態功能,也了解到上游污染對下游有一定影響等。同時,因透過此計劃,使他們認識到原來香港擁有如此特別的地理環境,因此令兩人於中四時決定選讀地理科。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 的師生在活動中舉辦初中生物科的教案分享工作坊,將經驗傳授給其他教育界同業。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生物科主任羅諾勤老師(Kevin)表示,該校較多非華語學生,透過此計劃可以令他們更了解香港的環境和文化。例如生物科會與歷史及地理科合作,教導香港的養蠔歷史,而生物科亦與化學科及物理科亦以蠔作主題,由三科同學合作進行研究。

參加這項計劃之後,令不少同學對保育產生興趣,有三個同學更成為「蠔礁保育大使」,其中一名大使Sapreen Kaur同學表示:「在生物科學過有關蠔的知識,印象很深刻,但始終在課堂上學得不夠深入,所以決定參加實習生計劃。」而Chaishna Puppala同學則希望透過此計劃,與世界各地的學生多些合作,大家一起為環境出一分力。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羅諾勤老師表示,他任教的學校較多非華語學生,透過此計劃可以令他們更了解香港的環境和文化,而三名參與實習生計劃的學生:(左起)Sapreen Kaur、Kaushik Sidharth及Chaishna Puppala都表示獲益良多。

透過實習生計劃,他們亦與其他學校的學生合作,Kaushik Sidharth同學說:「與其他學校的保育大使合作,可以提升我的團隊合作精神及溝通技能,大家負責不同崗位,在各自的範疇上運用各種策略,綜合起來便可以一起推廣有關蠔的知識。」Sapreen Kaur同學也表示,參與計劃令他學到更多相關知識,並在社交網絡向社會上的人分享,或透過學校活動與同學分享,是一次很好的體驗。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參加實習計劃的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學生,在校內舉辦展覽,並向同學講解后海灣的生物多樣性。

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

現就讀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中五的趙書翎同學,亦於2021年暑假參加計劃下的實習生活動,並到下白泥參觀紅樹林、蠔礁及河溪面貌,了解生物多樣性及山、河、海之間的關係。

她亦於8月下旬及9月上旬與另一名參與實習計劃的學生,在校內舉行展覽,展示下白泥收集蠔殼、蠔業養殖用具及在泥灘拍攝的相片,讓學生認識后海灣的生物多樣性。趙同學表示:「這次是一次很新鮮體驗,不但學習到地理生物知識,了解人類行為對水資源及生態環境的影響,亦學懂珍惜現在的資源,希望實習之後,向身邊的人推廣。」

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生物科丁愛萍老師也認為,把這個計劃推介給同學,自己是最大受益者:「他們參加計劃之後,整課書都是由他們講解,很感謝他們有這些分享,令同學印象很深刻。這個計劃着重知識、技能和態度,而我在同學身上,完全感受得到。」

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br/>全面提升年輕人環保素養
學生趙書翎(左)在教師丁愛萍推薦下,在剛過去的暑假參加了賽馬會「山海為一」環境教育計劃的實習生計劃。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