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辦的「社創.社區4.0」比賽已進入最後決賽階段,大會為幫助入圍隊伍備戰爭取好成績,特別安排一系列培訓,邀請香港科技大學鵬程青年工程師學苑和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系的學生,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代表擔任導師。針對參賽隊伍提交的社創方案,從整體構思、設計及製作等方面作解難診斷,提供改善的建議。有導師稱讚,部分參賽隊伍觀察入微,所提交的社創方案因應實際環境作考量,創造出適合社區及社會大眾的設計。

「社創.社區4.0」比賽讓參賽中學生參與連串社區體驗及設計思維培訓,深入了解深水埗區社群需要,並透過創意思維、產品設計及應用科技(STEM)構思創新方案,從「復康人士的社區流動安全」、「長者精神健康以提升自我形象」及「開闢兒童及青少年的遊樂空間」中選擇一個為主題,提出社創點子。經過初賽後,44隊參賽隊伍中共有15隊躋身決賽。
參賽方案利用科技連繫社區,如以手機程式、二維碼、物聯網及電子感應等,配合區內的景點、康樂設施、交通網絡及特色小店;更有方案通過遊戲或儲積分等方法,鼓勵長者多做運動及融入社區,以及協助需要使用拐杖或輪椅的人士於區內活動更便利。香港理工大學產品設計系學生曾熒婉是培訓導師之一,她提醒參賽學生,設計網頁或程式介面時要「毋忘初心」,以使用者的需要為先,而不是為了取悅評判,設計要兼顧美觀和互動性,如多用圖案,方便長者觀看。

觀察入微 方案設計見心思
另一位導師理大產品設計系學生沈君禧亦提醒,參賽同學在完成介面後,要同時在電腦和手機檢閱,測試介面在不同呎吋熒幕呈現時的效果,以免因呎吋不同而導致畫面邊旁的按鈕或文字消失。另外,她建議在介面可加入聊天室、影片、大型標題,以及位置圖等附加功能,讓長者覺得有趣和容易使用。
眾多參賽方案之中,曾熒婉對「同樂加油站」和「長者健身換fun站」的印象最深,「參賽學生有實地考察,並對一些較多人使用的公共空間作了深入觀察和研究,提供了一些改善空間設計的建議。」她最欣賞「長者健身換fun站」一組同學,提出了空間和使用數據的建議,包括妥善分配使用時間,讓不同人士於合適的時間使用社區健身設施,避免輪候或爭議。她笑言,平日較少到深水埗區,透過參賽學生的作品,能了解該區的特色和設計需求,亦明白到更年輕的一代對深水埗區的看法。

小提點 大改善
沈君禧則指,不少參賽隊最初提交的方案都加入科技元素,如利用物聯網、手機定位及即時人流管理等去強化設計方案,或使用電腦繪圖,令長者感到容易使用和更吸引,但礙於對相關技術的掌握不足或擔心能力上辦不到,便改用較簡單的手作方式呈現。她認為同學們只要得到適當的啟發,已能展現無限創意。
她以其中一組作品「耆」勝」為例,「最初的設計像舊式日曆,外表不太吸引。」後來,她與該組學生討論後,發現他們努力搜集了很多區內環境和特色的資料,於是建議加入了趣味的點子,如在日曆上印上特色建築物照片,再掃描二維碼就能觀看介紹相關建築物的影片,把傳統日曆變成娛樂消遣的工具。

經過不同導師的悉心指導,各組參賽隊伍反覆修訂和改良作品,努力爭取評判的青睞,在7月5日決賽中脫穎而出,成為優勝者。所有獎項將於7月15日比賽頒獎禮上頒發。
為讓深水埗區居民認識同學用心製作的原型,15個決賽作品將於公眾展覽展出,一同來支持同學為深水埗創造的新生活吧!
「社創.社區」——創「深」生活:公眾展覽
日期:7月13日至18日
開放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7時*
地點:(1)深水埗大南街186號合舍
(2)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最後一天展出至下午3時
===================
更多比賽動向
比賽網站:https://socialenterprise.org.hk/en/content/CSY-competition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ct2chang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ct2chang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