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可以培養美感,啟迪創意,對促進學生共通能力的發展皆有幫助。香港明愛屬下9所中學致力推動藝術教育,並每三年一度舉辦聯校創藝展,讓公眾欣賞各校學生的優秀藝術作品。第六屆聯展已於4月22日至25日期間在香港大會堂展覽廳(低座)舉行,展出逾200件不同類型的作品,吸引不少公眾人士入場參觀。

明愛中學聯校創藝展已有十多年歷史,展覽除了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予以肯定外,亦藉此向外界推廣藝術教育,提升公眾對藝術的鑑賞能力。歷屆展覽均設有主題,今屆主題為「生命」。生命乃萬物之源,也是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之一。明愛聖若瑟中學校長張美美解釋,天主賜予人生命,也讓人們善用生命去創作無限的可能。每件藝術品都由不同創作者賦予獨一無二的生命價值。香港經歷三年疫情,相信大眾對生命也有無限的體會,對生命的價值也更加珍惜,所以大會希望藉著這個主題讓大家一同思考生命包含的內容。




學生作品多元化各具特色
參展作品種類五花八門,包括繪畫、水墨、浮雕、素描、混合媒介、雕塑、陶藝、立體設計、平面設計、時裝設計,以及包裝設計等。明愛聖若瑟中學視覺藝術科梁嘉強老師表示,作品由修讀視覺藝術科的高中學生按主題自由創作,在教師指導下透過不同的媒介表達,發揮自身的長處,突破自我。梁老師認為參展的作品水平高,大會特別將精選作品印刷在場刊上,配合文字簡介,讓觀眾更深入了解創作者的想法和希望通過作品表達信息。此外,學生可藉此機會互相觀摩,擴闊視野,激發想像力,為日後繼續走上藝術創作之路提供養分。展覽開幕禮由明愛職業訓練及教育服務總主任李劍華主禮,並邀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文化)譚美兒擔任嘉賓。李劍華致辭時指今屆展覽由各校一起籌備,師生在籌備工作投入認真,得以圓滿舉行是他們共同努力的成果。譚美兒樂見明愛學生踴躍參與藝術創作,並認為藝術創意無分高低,而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學生通過創作自由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她同時勉勵對藝術有興趣的學生繼續創作,發揮天賦和才能。



藝術家駐場傳授創作技巧
除了展出學生作品,大會亦邀請香港當代水彩畫家劉燕娜和中國剪紙藝術家陳嫻英(別名苗子)擔任駐場藝術家,並主持多場工作坊,示範水彩畫和中國剪紙,並與觀眾分享創作的心得。兩位駐場藝術家亦展出部分精彩作品,供觀眾欣賞。劉燕娜形容,參展作品水平高,而且種類多元化,足見明愛學生多才多藝;陳嫻英認為學界要推廣藝術教育,需要更多好像明愛中學聯校創藝展一樣的平台,讓學生展示成果。
展覽期間,會場播放多媒體片段,讓觀眾可以從影片中感受明愛中學的師生在藝術創作上的努力和進步。大會為加強觀眾在欣賞展覽時的趣味性,特別準備了小遊戲。觀眾可透過小遊戲,收集九款「明莊戰隊」系列貼紙;九位戰士分別代表明愛校訓「忠誠勤樸,敬主愛人」中的忠、誠、勤、樸、敬、愛、創、藝、展。這九位戰士亦在會場出現,親自到各校的展區為觀眾介紹作品。


積極推行全方位藝術教育
明愛近年在推動藝術教育上取得多方面的成果,其一是將藝術與科技結合,發展STEAM。部分屬校開設多媒體藝術科,進行跨學科及多媒體協作,鼓勵學生利用電子軟件進行藝術創作,也有學校把學生的作品數碼化,放上電子平台供人觀賞,從中認識區塊鏈和NFT的運作。其次,透過藝術創作增加了天主教氛圍。明愛屬校鼓勵學生在校內繪畫天主教聖像壁畫,發揮藝術才能,同時藉此滲透天主教道德價值。
展望未來,有屬校計劃將元宇宙概念引入藝術教育,亦有學校打算利用擴增實境技術(AR)進行藝術展示及導賞,期望來屆展覽可以做到虛擬與實體並行,帶給觀眾更多嶄新的觀賞體驗。明愛將鼓勵學生參與更多社會藝術和美化創作,養成回饋社會的公民責任。此外,學校會增加中華文化的藝術創作,結合情緒或心靈輔導治療。
================================
參展學校
.明愛聖若瑟中學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明愛華德中書院
.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
.明愛馬鞍山中學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明愛莊月明中學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明愛胡振中中學
================================






================================
參展學生分享
鄧詠柔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作品:《報紙的用處》
鄧詠柔今年首度參與明愛中學聯校創藝展,她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可以觀摩其他學校學生的作品。向來擅長繪畫塑膠彩的她作新嘗試,以立體裝置參展。作品由「鞋子」、「蘋果」、「油鍋」和「飯碗」四件裝置,配搭一張海報組成,主題為「報紙的用處」。她有感網上媒體的流行,愈來愈少人閱讀實體報紙,甚至逐漸被人遺忘,故希望通過作品讓年輕一代明白報紙除了傳遞資訊,還有其他用途。她在創作過程中得到啟發,反思如何透過藝術作品抒發個人想法。未來,她會繼續嘗試不同類型或媒介的藝術創作,尋求突破。

曹雪盈
明愛聖若瑟中學
作品:《題楊補之雪梅圖》
熱愛繪畫黑白漫畫和塑膠彩畫的曹雪盈以「斗笠」為題的畫作參展,主角是頭戴斗笠的骷髏武士,身旁樹上的絹質字畫出自《題楊補之雪梅圖》,糅合了中國和東洋色彩。能夠參展,對她而言是一種實力的肯定,增強了自己的信心。展覽期間,曹雪盈還擔任導賞員,向觀眾介紹自己和其他同學的作品。個性文靜的她變得大膽主動,溝通和表達能力皆有所提升,這些學習體驗非常寶貴。她希望日後把繪畫天分應用於工作之上,成為平面設計師或室內設計師,將興趣化為職業。

葉曉怡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作品:《常存盼望》
葉曉怡第二度參與明愛中學聯校創藝展,覺得今屆作品水平更高。她共有六幅不同主題的畫作參展,除了電繪作品《常存盼望》外,還有最喜愛的畫作《看着我》。作品以強烈的色彩對比和超現實風格營造激烈的視覺衝擊,畫中有很多不同的口,卻沒有一個能發聲。她希望透過作品表達社會輿論對人的影響,每個人也要慎言,發聲前要深思熟慮。談及個人志願,葉曉怡希望成為插畫家或藝術家,繼續朝藝術之路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