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chool專訊】「小弟初到貴境,急需盤川,特此表演少林功夫,還請各路英雄多多支持!」一般用作舉行典禮的中學禮堂,近日搖身一變成古代市集,師生家長齊齊穿上古裝,拿着銅錢參與射藝和蹴鞠等攤位遊戲,甚至打賞江湖賣藝者。原來這是活動製作公司「校園集古村」的得意之作,創辦人戴惠敏(Rainbow)在不同學校辦市集和劇場,加入特定時代背景或價值觀教育概念,盼助學生加強認識中國文化之餘,也對學習中文和中史等正規課程更趨熱衷。
Rainbow眼見年輕人深受手機和電子產品影響,遂靈機一觸,提出將校園化身成古街的創新概念,讓學生能從五官體驗當古人、逛市集的滋味,藉此燃起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熱愛戲劇的她,更廣邀志同道合之士加盟,在古街滲入歷史話劇和傳統表演等元素。這個「校園集古村」團隊,自2019年起已為逾500間學校提供到校服務,受惠師生多不勝數。



漢服試穿 功夫表演深受歡迎
當中路德會呂祥光中學的中二中史課程,正好以北宋時期為重心,加上今學年該校的中文、中史和家政等跨學科合辦「遍地繁華—北宋的商業與城市發展」活動,他們便與「校園集古村」團隊一拍即合。團隊特意為該校安排以北宋《清明上河圖》為主題的劇場之外,又將禮堂大變身,設立漢服試穿、皮影戲、香包製作、國畫繪畫、投壺、糖畫、龍鬚糖試吃等多個小販攤檔,極力重現古時京城汴梁的汴河兩岸之繁華。
甫進入市集門口,更喜見高年級學長化身「衙差」駐守,他們協助同樣身穿漢服的多位中文和中史科老師維持秩序之際,其他同學則使用憑平日課堂良好表現賺回來的銅錢和銀票,到各攤位盡情消費。芸芸攤檔中,以漢服試穿攤檔最受歡迎,來自2A班的兩位「姑娘」陳凱妮同學和覃敏晴同學經悉心打扮後,特意走上市集中央的小橋留倩影,小妮子們齊呼是次漢服體驗「猶如玩Cosplay」,感覺興奮。至於2B班「公子」鄧曉峰同學則製作西遊記主題的皮影戲,獲攤位導師讚揚做事用心,他則笑言過程「頗有趣,可以挑戰自我」。
來到高潮位,市集中央更有武術家張師傅作江湖賣藝,表演縮骨功、輕功紙上漂和氣功爆鐵線等少林功夫絕技,「公子姑娘們」隨即拍爛手掌,紛紛慷慨打賞。其後方翠儀校長更現身支持,期間不斷獲古裝學生邀請合照,對此她滿意道:「在這『北宋市集』,我看見同學積極投入,極具自發性。教師團隊應記一功,他們為學生捕捉到良好學習動機,也為他們在認識中華文化和國家發展兩方面打好根基。」

教師大讚市集成效 銅錢獎勵讓學生更投入
這正正符合Rainbow構想,學生得以親歷其境,藉此提高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該校中史科課程發展主任黃文浩老師喜言,此等體驗還對正規課程有幫助:「如過往中史科聚焦於戰爭史,但新課程將增重社會文化史的比例,集古村便助學生全面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習慣,比純粹聽課或收看影片,效果更佳。」
中史科范綺君老師亦舉例指,課堂中要教授古時銅錢和銀票的分別,當學生在市集帶着大批銅錢出行,好不方便之時,便會明白銀票的誕生有多重要。此外,她特別提及,校方特意早在今學年甫開學之時,便啟動銅錢獎勵計劃,凡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良好操行者,或是積極閱讀和撰寫閱後報告者,均可獲特定數量的銅錢,此舉成功讓他們更珍惜市集,全情投入其中。




歷史劇場 推廣價值觀教育
除了市集,《清明上河圖》劇場也在該校深受歡迎。這是Rainbow嘔心瀝血之作,她透露靈感來自畫中各個小人物:「他們每人的神情和衣服均不盡相同,可謂北宋社會的縮影,此經典畫作極具代表性。於是我構思以話劇形式,把小人物化身成不同角色,同時滲入價值觀教育元素,如第一幕—孝順書生與父親中,便帶出堅毅、承擔精神、關愛和同理心概念,讓學生不只是拍掌,還能從中有所得着。」
對此,黃主任表示在話劇中,該校挑選兩位學生上台客串一角,獲取難忘經驗之餘,其他同學亦需填寫工作紙作個人反思。他續說:「據校方觀察,學生均能言之有物,如提及孝順書生與父親出現一幕,箇中的孝順和承擔精神;又如提及最後一幕—算命先生與窮書生中,讓他們悟出守法、誠信和責任感的重要性。這對初中生來說,已經難能可貴。」


學習勤勞價值觀 學生親嘗打鐵滋味
這邊廂路德會呂祥光中學以特定朝代作背景串連整個活動,那邊廂聖若瑟英文中學則以最新列入教育局價值觀教育元素的「勤勞」為重心,邀請校園集古村團隊到校籌劃活動。校園集古村團隊以打鐵為切入點,Rainbow解釋道:「我國的打鐵工藝歷史悠久,冶鐵技術早於春秋戰國時期已取得巨大突破。這門工作費力氣又需耐高溫,是刻苦耐勞的絕佳範例,於是在市集加設鐵藝製作攤位,讓『古人學生』好好體驗箇中滋味。」
因此,這次市集可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眾「公子」熱衷參與打鐵攤位,打鐵聲始起彼落,熱鬧非常。至於其他「公子」則參與燈籠製作、蹴鞠和射藝等攤位,以及到「懸樑刺股」和「鑿壁偷光」拍照區打卡之餘,他們還忙於執行「朝廷秘密任務」,尋回代表外族奸細的公仔,並交予大會領賞銅錢。過程中更喜見潘永強校長身披龍袍霸氣登場,同時也有穿上漢服的家長參與其中,如林太便表示:「這是疫情後首次大型活動,作為家長也全情投入,藉此了解兒子的校園生活,相信活動有助他更深入認識中華文化。」





本地年青鐵匠分享 古今對比互相呼應
市集以外,校園集古村還從話劇方面着手,創作出唐代詩人李白在少年時代貪玩成性之時,卻遇見老婆婆鐵杵磨成針的過程,從中領悟勤奮的真諦,因此奮發圖強,最終成為一代詩仙的劇目。團隊更邀來當代工藝鐵匠何嘉諾作分享,講述自己如何愛上打鐵,故排除萬難赴英國修讀鐵藝師學位,畢業後回流成為本地稀缺的年青鐵匠,努力堅持背負鐵匠文化傳承的故事。《鐵杵磨成針》的創作話劇,與鐵匠的真人故事古今對比、互相呼應,更能深化主題,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
對此,校方對上述活動的成果也表示驚喜。「學生比預期中更投入,本以為男校生比較抗拒變裝,豈料漢服試穿攤位大排長龍;此外,他們在打鐵攤位舉一反三,以不同圖案和字型製作出獨一無二的鐵具,還主動向老師們介紹設計概念,令人欣慰。」教務組主任鍾蘭絲老師如是說,還透露選擇「勤勞」為市集主旨的原因:「疫情過後,學生重新接受全日面授課程,卻發現他們各方面變得鬆懈。因此校方希望透過是次市集,以及相對耳熟能詳的李白歷史劇場,激勵他們將勤補拙,在未來愈戰愈強。」
至於活動是否有助學生在正規課程良好發展,中史科主任陳少波老師大表同意道:「過往同學們總覺得,中史科與自己距離太遠,這次他們動手動腳去體驗古代生活,對回到課堂理解歷史有很大幫助。」2E班的林煒翀同學便以蹴鞠為例,指出古人在欠缺現今社會智能用品等娛樂下,仍能以竹枝編織出蹴鞠作樂,令他深深感受到古人智慧。此外,中文科主任任建卿補充指,在近年全港大力推行國民教育之際,彷古市集便能協助教學事半功倍,學生也不用生吞活剝硬知識。








市集內容未來勢加碼 籌辦遊學團衝出香港
而是次活動的講座嘉賓、本地年青鐵匠何嘉諾對學生的反應亦抱深刻印象:「他們由分享會開始前的高聲量,到後來認真聽我述說經歷,變得專心致志,證明他們已在慢慢吸收箇中『勤勞』價值。」他又讚揚同學們製作的打鐵作品頗具質素,未來若有更多機會訪校,他期待能帶同更多打鐵工具和煤爐,即席示範冶鐵技術,讓年輕人親身感受一千多度高溫的工作環境。
展望未來,Rainbow期望再下一城,揚言大計多多,如在市集層面,將增加不同朝代背景演化的主題,讓年輕人保持新鮮感;又如在歷史話劇方面,團隊亦着手增添更多人物題材,好像秦始皇、花木蘭和三國演義等。此外,隨疫情逐漸消退,Rainbow透露亦積極籌劃中華文化遊學團,令新一輩可以衝出香港,感受更多。
聯絡資料
校園集古村國粹教育有限公司
「校園集古村」致力於協助全港幼稚園中小學推行中華文化教育,通過輕鬆有趣的集古村市集文化活動和劇場表演方式喚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並學習從不同角度欣賞傳統藝術,從而加深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尊重、珍視和傳承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及國民身份的認同。
地址:新界荃灣灰窰角街24至32號美德大廈9/F F座
電話:9782 4252/3956 4994
電郵:info@energizerltd.com
網頁:www.hkjgc.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