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編按:2024年10月16日,行政長官宣讀最新一則《施政報告》指,教育局將於明年內完成更新《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並製作繪本、動漫及短劇作品,帶入學校。早在這些舉措落實前,各校則已積極構想各式活動以呼應教育局指引,葵盛信義學校正是一例。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講座」讓同學們對珍惜食物有更深刻的體會。圖為播放袁隆平先生生平影片的一幕。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糧食安全」體驗式講座中,學生可以親身觸摸不同種類的米及品嘗白粥 。(彭惠敏攝)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糧食安全」體驗式講座中,學生可以親身觸摸不同種類的米及品嘗白粥 。

【明報教育服務專訪】「你吃飯了嗎?」是中國人之間常見的問候語,但對於吃飯,你有多少認識?在物質豐裕的香港,不少學生自幼飯來張口,對於糧食的概念薄弱。早前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葵盛信義學校與明報教育服務合作,為小五及小六全級學生舉辦了一場以「糧食安全」為主題的活動。體驗式講座設計別出心裁,且配合跨學科學習。同學們從象形文字學到米的種類、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故事領會糧食安全,也從品嘗及觸摸等多感官學習中,悟出珍惜食物的道理。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講者展示了不同種類的米,包括白米、紅米、糙米及胚芽米等,令同學從不同感官學習。

體驗式講座帶動氣氛   多感官學習引起興趣

講者彭惠敏先讓同學們認識糧食,以及米的製造過程。她的分享生動有趣,同學們反應甚好。另一位講者基姐再介紹:「粥粉麵飯,被喻為中國另類的『四大發明』,當中以『粥』排行第一,可見其重要性。」未幾,她再端出特意熬製的一鍋白粥,同學們蠢蠢欲動,急不及待品嘗一番。小五女生喝了一小杯,顯然覺得不夠,還想再來:「姨姨,我可以要多一杯嗎?」亦有男同學表示:「如果能加入榨菜就更好」。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講者彭惠敏的分享十分生動有趣

國民及國安教育小組組長之一黃家賢老師樂見同學們反應熱烈:「同學先聆聽有關糧食安全的知識,接着觀看袁隆平先生生平的影片,然後用平板電腦進行象形文字互動小遊戲,再到排隊品嘗粥品、觸摸不同的米,整個過程同學們都十分投入。」

講座一般以「聽」為主,過程相對沉悶,這次同學以多感官形式學習實屬難得。國民及國安教育小組組長之一黎潔盈主任介紹,從多感官刺激小朋友,以多元化學習模式引起興趣,才能讓記憶更深刻:「觀看影片、耳聽講解,再以味覺品嘗白粥的味道,最後觸摸米的質地,這個安排別具心思。同學們太幸福了,有些人可能未曾見過『米』,更不知道原來飯是由米煮成的。他們對每種米也很好奇,更有同學將生米放進口中,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體驗吧。」

跨學科學習   配合新課程指引

活動在九月下旬舉行,臨近中秋節及中國農民豐收節,課程統籌主任黎潔盈透露,是為了配合教育局新的課程指引,並為常識科將拆分為人文及科學科作準備:「活動以跨學科形式設計,包含中文科及常識科的課程及價值觀教育元素。我們以袁隆平先生作為切入點,介紹國家及糧食安全,再配合體驗式學習去品嘗粥水,讓同學從中學會『珍惜糧食』及『均衡飲食』,對應七個學習宗旨中的『國民身份認同』及『健康生活方式』。」

體驗式學習反應好   明報量身訂做活動顯專業

學校並非首次舉辦體驗式學習活動,過往的中式茶樓體驗、泥膠點心製作,也深受同學喜愛。後來學校與明報合作籌備「包餃子」活動,反應良好。黎主任認為,明報為學校量身訂做的活動內容既能滿足多個要求,也能配合同學的程度:「國家安全教育屬課程以外,在教科書上着墨不多,因此多得明報協助製作教材,還幫忙設計工作紙,過程十分專業、細心。」

黃老師指出,這種體驗式活動較傳統教學效果顯著:「(現在一般)小朋友專注力較弱,若以傳統方式教學,不消一會,學生便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反觀在互動體驗式學習中,學生更有動力學習,『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絕對比只聽來得要好。例如在『包餃子』活動中,我發現同學聽得特別留心,生怕自己沒有機會參與體驗,相信在過程中他們可以吸收更多知識。」徐起鸝校長補充:「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同學們從活動中擴闊視野、眼界及思維,讓學習變得立體,也讓知識更加深刻。」

她又讚揚明報設計的活動配合小學課程,資源及歷史材料豐富。講者彭惠敏資料準備十分充足,令旁聽的老師獲益良多。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茶樓體驗活動讓同學認識點心種類,學會珍惜食物及禮貌對待侍應。 (受訪者提供)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早前「包餃子」活動反應熱烈,老師們積極構思其他體驗式活動。 (受訪者提供)

重視中華文化學習    營造環境氛圍

除了體驗式活動,環境氛圍對培養同學認識中華文化同樣重要。徐校長解釋,透過美化學校佈置,能營造正向氛圍,讓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華文化情意:「從生活學習中國文化,可以慢慢培養學生的文化內涵,例如最近校園各樓層貼上二十四節氣的圖畫,當同學每天看到它們,自然有深刻的感受,在知識、態度及情意方面,也會掌握得更好。」

學校近日積極籌辦開放日,將配合「大熊貓」熱潮,設立大熊貓展覽廳、保育區及「打卡區」。不同學科也會作相應配合,例如中文作文題目須與熊貓緊扣,數學科將利用七巧板拼砌熊貓,音樂科更會介紹竹製樂器。校長笑稱:「大熊貓是全城熱話,相信能有效引發學生動機及興趣。」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葵盛信義學校徐起鸝校長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黎潔盈主任(課程統籌主任)
施政報告-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葵盛信義學校-明報教育服務-體驗式學習
國民及國安教育小組組長之一黃家賢老師

當日活動花絮
(原載於《明報》2024年10月17日A11版面。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廚師演講:一口白粥 悟出大道理  專訪葵盛信義學校籌辦「體驗式講座」緣起)
作者|陳詠琪、彭惠敏
攝影|陳詠琪、彭惠敏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