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心到 活現生命教育

手到心到 活現生命教育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學生製作感恩薑餅,答謝栽培自己的人。

【OpenSchool專訊】在家抗疫的餘暇,你會做甚麼?疫情之下,各種「動手做」的活動正悄然興起,坊間種植、手作、繪畫等材料包如雨後春筍,不少「無飯一族」也執起鑊鏟體驗下廚樂,有沒有想過這些活動除了消磨時間,也可以是活學生命教育的契機?香港教育大學早前舉辦了第一屆「點滴成河——傑出生命教育教案設計獎」,當中四位得獎老師便憑一系列「動手做」的活動,帶領學生手到、心到地學習感恩、了解關懷、體諒,以至立身處世等生命教育的價值理念。

栽種結合烹飪 灌注感恩滋味

價值建立從來知易行難,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的周嘉麗老師坦言:「不少家長嘆道子女在外彬彬有禮,在家卻少有對家人的服侍表達感謝。」周老師為此設計了一個名為「JOY種‧新煮意」的教案,引導小三學生從耕作中體會人生猶如他們種植的蔬菜,需要得到身邊的人不斷用心灌溉才能茁壯成長,亦安排學生親自烹調食物,將感恩化作實際行動,回饋栽培自己的人。

家長鄺太表示,女兒平日習慣依賴媽媽,從不下廚。雖然女兒沒有把活動中烹調的食物送給她,而是用來答謝老師和校工姨姨的教導和幫忙,卻沒料到及後竟在家為她親自煮了一碗餐蛋麵。有時表達感恩就是如此簡單,「縱使只是小小的一碗麵,但已足以令人甜在心頭。」鄺太感動地說。學生從栽種到烹飪,一手一腳體驗家長照顧自己的辛勞,也用雙手把感恩之心灌注到食物當中。

手到心到 活現生命教育
廖寶珊紀念書院以「生命故事冊」為學生創造了解長者的機會。

故事冊創機會 了解身邊長者

除了表達感恩,了解和關懷可能已是最好的禮物,但反思下來,我們對身邊人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對此,廖寶珊紀念書院的學生藉着製作「生命故事冊」有一番深刻體會,教案設計者麥穎兒老師指,製作過程不但創造了機會讓學生跟長者深入了解,更拉近了一家三代的關係,故事冊除了訪問長者,也邀請家人留言,她猶記得一位爸爸在故事冊中分享,雖與母親生活多年,但從故事冊才得知母親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洗衣店,也許正因近在咫尺,反而令我們忽略了對家人的了解。

麥老師補充,故事冊最後會送給長者作紀念,訪問過程會成為他們的美好回憶,也讓學生從中學習到體諒,例如長者的耳目沒他們般靈敏,採訪時要把字寫得較大、語速不要太快,設身處地思考別人的難處。

手到心到 活現生命教育
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協力完成杯子蛋糕,學懂共同承擔責任。

蛋糕小風波 學習共同承擔

然而易地而處,並非易事,尤其是面對衝突的時候,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的德育科主任王烘如老師就特意設計了一個衝突場景,讓學生學會共同承擔責任。小朋友分組製作杯子蛋糕,各人分別負責帶備不同的食材或工具。老師刻意在製作蛋糕的前一天不提醒同學,一如老師所料,當天不少組別均有同學忘記帶備物資,而遭組員怪責。

「沒帶材料的同學感受到沒盡責的苦果,同組同學也能體會集體承擔,除了做好自己,也應提醒同學」,夥伴之間像一組齒輪,少了哪一個都不能順利運作。此時,有學生哭起來,幸而老師早有準備,只要學生承諾完成清潔、洗碗等任務卡內容,便可以從老師手上補回缺失的食材或工具。

手到心到 活現生命教育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鄧文翎老師結合語文及繪畫,使學生對課文的處世態度「得心應手」。

繪古人神態 領略處世之道

在學校,學生或能得到補救機會,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次錯失都有機會補救,面對人生中的不如意事,甚至逆境,我們應該如何自處?我們或許可以從古人的智慧中得到啟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的中文老師鄧文翎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始得西山宴遊記》和《岳陽樓記》,分組繪製柳宗元和范仲淹的畫像。柳宗元登高望遠,有感天地大而自身小,放下個人得失,懷抱山水之樂;范仲淹登樓極目,反思對比天下疾苦而言,自身仕途波折微不足道,因而堅守心懷百姓的抱負。鄧老師解釋:「畫中人的姿勢或臥、或站,神情或閒、或肅,無不反映學生在落筆之先要對古人的處世態度有所體會,希望同學從中理解無論放下自在,還是堅守不懈,都是值得學習的逆境處世之道。」

生命教育沒有捷徑,但「手到心到」的生命教育值得參考——以手帶心故能牽引出深刻反思,而情理發於心彰於手,又能實踐生命教育的價值,兩者相輔相成,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

點滴成河──傑出生命教育教案設計獎

網上頒獎禮及分組交流:2020年10月17日 下午2時至4時

報名詳情

手到心到 活現生命教育
點滴成河──傑出生命教育教案設計獎專輯之三刊於2020年10月16日《明報》港聞教育版(A14)。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