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AI)日益強大,除了大家熟悉的ChatGPT,還有許多用途,覆蓋日常生活各個層面。香港和內地近年都積極推動AI教育,讓學生從小接觸和學習使用這門嶄新科技。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和教育學院合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日前在深圳市南山區中大深圳研究院舉行「大灣區『智』為未來科技體驗營2024」。活動吸引逾300名來自香港及內地多個城市的師生參與,互相交流,一同學習。


「大灣區『智』為未來科技體驗營2024」是「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本年度的焦點活動。該計劃以支援本地學界實踐AI普及教育為目標,自2019年推出以來得到眾多學校的響應及參與。除了提供適合中學生修讀的AI課程外,計劃亦會於暑假舉辦體驗營,藉趣味盎然的活動和比賽,激發學生對學習AI的熱愛。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究教授、中大深圳研究院院長兼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首席負責人任揚教授表示,今屆體驗營首次衝出香港,移師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中大深圳研究院舉行,更邀請鄰近城市包括惠州、湛江,以至汕尾等地的中學生參加,期望給予參加者嶄新的活動體驗,同時為兩地師生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他續稱,「香港與大灣區日常往來頻繁,兩地發展息息相關,及早讓學生踏足大灣區,認識區內的環境和機遇,有助他們確立及規劃日後生涯發展的路向。」

寓學習於比賽 友誼第一
今屆體驗營節目精彩豐富,而且經過悉心的規劃和編排。參加者分為不同的小隊,以四人一組,成員均來自香港和內地不同學校。隊員需要通力合作,完成一系列的任務,發揮創意、解難和團隊精神。大會首先安排學生參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研討會,認識何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相關技術在日常生活的應用。掌握初步概念後,再參加工作坊,跟隨導師學習如何收集和處理數據,並訓練AI模型。之後,學生需要應用所學的知識,製作AI智能模型車參加壓軸的挑戰賽。
挑戰賽緊張刺激,鬥智鬥力,各隊成員需要操控模型車在限時內拿取代表不同分數的方塊,同時要妨礙對手得分,取得最高分數的隊伍便勝出。為了在比賽突圍而出,各隊成員不但反覆測試和調整模型車的性能,還認真地商議及制定作戰策略,充分體現團隊合作精神。雖然大家都是初相識,但很快建立起友誼,成為朋友,更互相交換社交平台帳號,以便日後聯繫。挑戰賽除了隊制殊榮,還設有個人獎項,表揚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無論得獎與否,參加學生均全情投入,享受體驗營各項精彩節目。

兩地教師專業交流
大會亦特別安排「大灣區教師交流論壇」給隨隊教師參加,互相交流,分享在規劃及施行AI教育的經驗和心得,並一同探討大灣區AI教育未來發展趨勢。來自九龍華仁書院並身兼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副主席的李海峻主任以其學校利用「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AI教學資源,設計及推行初中校本課程的經驗,說明在推展AI教育方面遇到的挑戰,以及計劃所提供的支援。校內學生不但對AI感興趣,更運用學會的知識開發手機程式系統,參加校外科技比賽。
來自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的陳俊鑫老師指,在內地政府支持下,AI教育發展迅速,學生感興趣,家長也意識到AI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校內亦建立了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圍。他認為「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開發的AI課程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希望該課程能推廣到內地。出席論壇的教師均認為體驗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讓他們對香港和內地AI教育的發展情況有更深入了解。

學生滿載而歸
緊接AI智能車任務挑戰賽,大會隨即舉行頒獎禮,由任揚教授以及其他主禮嘉賓頒發獎項予各勝出者。另外,所有參加者都可以得到大會送出的AI學習套件,日後可繼續探索和學習更多AI知識。

全情投入體驗營 師生同獲益
「大灣區『智』為未來科技體驗營2024」反應熱烈,得到許多學校的支持及參與。九龍華仁書院和香港仔工業學校(慈幼會)是其中兩間參與學校,兩校師生都享受體驗營安排的各項節目,各有難忘的體會與得着。
九龍華仁書院李海峻主任指,該校自引入「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的AI課程以來,學生反應正面,並希望了解更多AI知識。當他們得悉計劃在深圳舉辦體驗營後,踴躍報名,校方最後挑選五名中二及中三學生參加。譚卓源是其中一份子,他形容工作坊和AI智能車任務挑戰賽好玩有趣,特別是跟內地組員合作,非常愉快。「他們處事冷靜,即使遇到難題,也能耐心應對。我們還一起部署作戰策略,針對智能模型車前臂盛載能力有限的弱點,專攻分數較少,但重量較輕的方塊,以量取勝,爭取更多分數。」譚卓源又發揮創意,在智能模型車加上閃燈,令車身更有「台型」和氣勢。透過比賽,他學會如何運用數據訓練人工智能,未來會嘗試將相關技術應用於其他STEAM習作之上,令作品功能更完善。

學生樂在其中,李主任也獲益良多。他通過與內地教師交流,了解到香港和內地AI教育發展各有優勢。「內地創科風氣濃厚,又有許多大型科技企業,提供不少就業出路和機遇,因而吸引優秀學生攻讀科技,有利AI教育的發展。然而,內地未能使用一些國際著名的AI系統,而香港在這方面享有一定優勢,加上有系統的課程,如計劃提供的AI課程,但必須配合足夠的教師培訓。」他期望主辦單位今後繼續舉辦體驗營活動,並增加名額,讓更多學生也能參與其中,領略箇中樂趣。

群策群力 展現團隊精神
香港仔工業學校(慈幼會)STEM教育統籌主任梁紹倫指,該校經常安排學生參加校外活動,是次體驗營有別於一般以競賽為主的STEM活動,內容更豐富,有研討會、工作坊和任務挑戰賽。學生不但可學習AI知識,還有機會應用和實踐。更重要的是可以跟內地學生組隊完成各種挑戰任務,從中學習與人合作,溝通和解難。通過跟內地教師交流,梁主任對於香港和內地的AI教育發展有更多了解,「AI教育在香港仍然是起步階段,各校發展步伐並不一致,存在差異;內地學校在AI教育方面資源集中,配套到位,不同科目教師會組成協作小組,共同研究在不同學科應用人工智能,這方面值得我們借鏡和參考。」

香港仔工業學校(慈幼會)同樣安排了五名學生參加體驗營,蘇天賜同學是其中之一。他說平日也有用ChatGPT「問功課」,覺得AI功能強大,通過體驗營導師的講解了解到AI還可生成圖像、聲音、影片,甚至程式,應用層面非常廣泛,進一步激發他對AI的興趣。蘇天賜形容,跟其他學校的學生組隊參加AI智能車任務挑戰賽好玩又難忘,「我們各有分工,內地學生負責領導指揮,分析形勢,調整作戰策略;香港學生負責操控,爭取分數。大家互相『補位』,充分發揮團隊精神。」憑藉出色的操控,蘇天賜更贏得「優秀領航員獎」,「全靠賽前大家擬定好的周詳作戰策略,加上隊友臨場提點,才能有超水準的發揮。」他又特別感謝中大導師耐心指導,用心解答各種提問,並期望來年暑假可再次參加體驗營。






計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