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辨識讀寫障礙
博思會支援服務 關顧有需要學童

及早辨識讀寫障礙<br/>博思會支援服務 關顧有需要學童
博思會的課餘支援計劃,為讀寫障礙學童提供適切和持續的學習支援。

【OpenSchool專訊】語文是學習的根本,但對有讀寫障礙的學童而言,不但學習語文倍感吃力,更可能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表現。及早識別,配合適當的介入與支援,許多讀寫障礙的問題也可得到改善。博思會廿多年來致力為有讀寫障礙的學童提供支援,助其跨越學習困難,重拾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博思會課程顧問鄭佩芸教授指,讀寫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特殊學習困難,患者在處理文字的讀音及字形結構方面出現問題,難以準確及流暢地認讀及拼寫或默寫文字。醫學界認為其成因無關乎智力的高低,而是與腦部結構及其功能異常有關。「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人面對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問題,本地幼稚園和中小學合共約80多萬學生,以此推算全港約有8萬學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

及早辨識讀寫障礙<br/>博思會支援服務 關顧有需要學童
鄭佩芸教授認為愈早識別及介入,對改善讀寫障礙愈有幫助。

早期徵兆露端倪

她續稱,近年社會和家長對讀寫障礙的關注有所提高,求助個案亦相應增加。然而,許多個案都是學童升讀小學,開始認真讀書寫字才被發現。讀寫障礙絕對有跡可尋,早在學前階段已可藉由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和反應,尋找蛛絲馬跡。例如:對話時總是將「呢個」、「嗰個」掛在嘴邊,未能說出物件名稱;或平日不愛說話,喜歡用行為表達個人感受;對於父母的語言指示反應遲緩,甚至沒有反應。

鄭教授解釋:「讀寫能力是建基於『文字解碼』和『語言理解』兩部分。孩子在學前階段對文字的接觸可能有限,卻能通過其他語言的表現反映潛在的問題。」除了上述的命名困難及跟隨指示困難外,如果小朋友對跟讀兒歌沒有興趣,唱遊課時跟隨節拍有困難,可能是在掌握語言的節奏韻律上出現困難。她建議,家長如懷疑孩子有讀寫困難,應及早安排他們接受專業評估。
及早辨識讀寫障礙<br/>博思會支援服務 關顧有需要學童

及早辨識讀寫障礙<br/>博思會支援服務 關顧有需要學童
博思會課程按個別學生能力及需要,以循序漸進及多感官教學法提供學習支援。

破迷思及早正視問題

「不少家長存有誤解,以為孩子年紀尚小,隨着年齡增長自然會好轉,於是採取觀望態度,待孩子上小學後按其表現再作決定;另有家長擔心『標籤效應』,不願意讓孩子接受評估,因而錯失及早介入及支援的黃金時間。」鄭教授指,讀寫障礙的孩子在詞彙掌握和閱讀理解方面能力較弱,影響知識的吸收,不但學習語文感吃力,其他科目的學習表現亦會受影響;更有學生因此害怕接觸文字,逃避學習。學生學習感挫敗,亦會影響個人自信心和行為。所以,讀寫障礙引發的連鎖反應絕對不容忽視。

及早辨識讀寫障礙<br/>博思會支援服務 關顧有需要學童
讀寫障礙學生對漢字的形音義掌握不夠牢固,常出現混淆或錯讀近似字的情況。
及早辨識讀寫障礙<br/>博思會支援服務 關顧有需要學童
博思會的學前課程以繪本學習為主,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支援學界 填補不足

鄭教授稱,隨着學界對特殊學習需要(SEN)的認識和關注有所提高,不少學校相繼推出不同的支援措施,幫助有讀寫障礙等SEN學生。例如上課時按學生能力分組,讓能力相近的學生一起學習,減少同儕間的學習能力差異,更好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部分學校在測驗考試的編排上作調整,讓有讀寫障礙的學生有更多時間作答。「然而,礙於公平原則,校方一般要所有學生作答相同的考卷,採取同樣的答題模式,未能提供專為讀寫障礙學生而設的考卷,同時讓他們選擇用不同方式作答。」她認為,受制於資源和人手,校方能給予讀寫障礙學生的支援始終有限。

疫情期間,全港中小學大部分時間停止面授,改以網課形式進行,許多在輪候評估讀寫障礙的學生因而未能回校接受駐校教育心理學家提供的評估服務,令有需要的學生未能及時得到支援。復常後,駐校教育心理學家需要處理在疫情期間積壓的大量個案,新症輪候服務的時間也相對延長。為免讀寫障礙的學童錯過介入的黃金時間,其實家長可以考慮尋求校外機構的支援。博思會備有一系列的配套讀寫障礙甄別及評估服務,包括:「學前及小學讀寫障礙甄別測驗」(4歲或以上至三年級)、「教育心理學支援」(學前兒童),以及「臨床心理學支援」(標準化讀寫障礙評估)等,讓有需要學童可儘快得到評估及支援服務。另外,會方亦提供不同類型的支援課程予讀寫障礙學童參加,在專業導師引導下提升學習動機和建立自信。

聯絡資料

博思會
博思會為註冊慈善機構,為有讀寫障礙的學童和家長提供識別及支援服務。
九龍學習中心:九龍旺角新填地街470號海島中心一樓1-3室
沙田學習中心:新界沙田大圍顯徑邨顯富樓A翼(部分)地下
電話:2870 1377(九龍學習中心)/3105 2311(沙田學習中心)
電郵:info@pathways.org.hk
網頁:https://pathways.org.hk
Facebook:pathwayshk
Instagram:thepathwaysfoundation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