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教師 殷培基的閱讀與創作之路

作家×教師 殷培基的閱讀與創作之路
殷培基身兼本地作家、中學副校長,多年擔任公共圖書館「文學月會:微型小說工作坊」講者,歷任青年文學獎、城市文學獎、市政局中文文學獎、大學文學獎評審。筆下作品曾獲徐訏文學獎、市政局中文文學創作獎、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大好書」、香港教育城「十本好讀」。

【OpenSchool專訊】本地作家殷培基,身兼作家與教師雙重身份。他是怎樣成為一位作家?又為何投身教育事業?今期特刊邀請到殷培基為我們娓娓道來他的閱讀與創作之路。

寫作的火苗

殷培基指,他對創作的興趣始於小時候父母經常帶他看電影,「透過大量電影、電視劇、音樂的輸入,激發了我的創作欲望,甚至會代入角色,幻想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會怎樣?」這些觀影經歷為他日後的創作埋下了種子。

而他的寫作的火苗竟然是源自中一時的一篇周記,那時在他的周記上寫下「今周無事可記」這六個字便草草交了功課,結果當然被老師罰他零分重作,這位頑皮少年回家後被動畫《小流星銀牙》吸引,將動畫中流浪秋田犬的故事半抄半作寫成周記再交,「沒料到這次老師不僅沒有責罵我,還鼓勵我繼續寫下去」,這份鼓勵讓他逐漸建立起自信,開始認識到自己有能力創作故事。

隨着對閱讀的熱愛加深,殷培基在中學時期接觸了大量的科幻小說和武俠小說,特別是倪匡的《衛斯理》系列和金庸的武俠小說。他形容自己在閱讀中,如同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覺遠大師在藏經閣不斷閱讀,不知不覺習得一身好功夫。這些作品不僅豐富了他的想像力,也為他後來的創作提供了靈感。

吸收養分與開闊眼界

在殷培基的創作路上中,有幾位作家對他影響深遠。除了倪匡和金庸,他特別提到李碧華。殷培基回憶道:「中學預科時,我第一次看李碧華的作品,文筆俐落,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寫作。」這種對文筆的追求促使他不斷學習和模仿,並在創作中尋求突破。

隨着升讀大學中文系,殷培基的閱讀範圍逐漸擴大,接觸了卡夫卡、米蘭昆德拉等西方文學作品。他認為,這些作品讓他看到了文學的多樣性,並啟發了他在創作中探索不同的風格和主題。特別是卡夫卡的《變形記》,讓他思考如何透過荒誕的手法探討人性的本質。

閱讀對於他來說有兩大重點,第一點是「吸收養分」,在他山之石汲取養分,磨練他的文筆。另一點是「開闊眼界」,隨着閱讀範圍的擴展,不斷探索不同作家的作品,能夠在閱讀中擴闊眼界,打破了他以前對於寫作的一些既定框架,令他能夠突破自我。

作家×教師 殷培基的閱讀與創作之路
殷培基將學生和他做大專籃球運動員的成長故事糅合,寫成首部個人小說《我要打NBA》。

輾轉投身教育 出版首部作品

殷培基的創作之路並未止步於此。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了投身廣告創作行業,這段經歷鍛煉了他快速創作和思考的能力。在廣告創作行業打滾了三年時間,他得到了不少歷練,也獲得了一些業界獎項的肯定,他開始思考「我是否可以把這些經驗放在教學上? 我可否做老師呢? 我想把我學習到的中文知識和經驗放到教育上。」懷着這樣的心態,於是殷培基轉行成為一位中文教師。他表示:「希望能將我對文學的熱愛傳遞給下一代。」

談到投身教育的經歷,當時殷培基在中學任教中文科和帶領籃球隊。他回憶道:「當年陳葒校長聘請了我,第一本個人小說也是陳校長幫我出版的。那時流行書寫個人網誌,我便將學生和自己以前做大專籃球運動員的成長故事糅合,寫成網絡小說《我要打NBA》,並答應籃球隊員每個星期上載一集,沒料到學生真的會追看。」累積下來寫了15萬字,陳校長便提出「不如我幫你結集出書吧!」殷培基就這樣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

到了2013至2014年左右,有出版社邀請他創作關於青少年成長的籃球小說,繼而出版了一套八本的《爆籃》系列,「沒想到頗受歡迎,期間除了出籃球小說也有其他例如講述學習武術的《武神少年》,也有一些奇幻小說,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寫作路向。」

作家×教師 殷培基的閱讀與創作之路
殷培基希望能將他對文學的熱愛傳遞給下一代。

文學須與生活扣連

而在教學中,殷培基強調文學與生活的密切關聯。他認為,文學作品是生活經歷的反映,而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則是創作的源泉。他鼓勵學生多留意身邊的細節,並將這些細節轉化為創作的素材。他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文學的魅力,通過各種文學活動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例如他與中文組教育同工設計了「文學遊學團」,帶領學生走出學校,探索文學與生活的交融,讓他們在實地考察中增廣見識。「我們先從香港出發,帶學生走入社區,繼而擴展至亞洲,去年第一站是東京。」殷培基指,選擇東京的原因是東京與香港的城市節奏比較相似,加上疫情以來學生外出旅遊的機會比較少,希望讓學
生藉此去看看這個世界。

「我們先辦了一個校內文學獎比賽,得獎者有機會參加文學遊學團,以確保參加的學生都是對閱讀和寫作有興趣,而不是純粹去遊玩。當中有一些文學活動,例如參觀早稻田大學,由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帶我們參觀村上春樹圖書館,更為我們上了一堂日本文學課,學生有機會走進一所大學,聽學者講授知識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

而今年的文學遊學團則會走訪絲綢之路,「下學期會教授唐詩,所以我們選取了當中的邊塞詩作為重點,而學校與甘肅省的學校有聯繫,藉住這個關係帶領學生走訪絲綢之路、嘉峪關、敦煌等地方,開闊他們的眼界。」

至於下年,殷培基更計劃衝出亞洲,聯同英文科和視覺藝術科老師組織一場跨學科的東歐藝術文化之旅,「我鎖定了布拉格,帶學生到當地認識米蘭昆德拉、卡夫卡等西方作家的足跡,順道遊走維也納、斯洛伐克,最後一站柏林,辦一個藝術文化之旅。

作家×教師 殷培基的閱讀與創作之路
殷培基認為,文學作品是生活經歷的反映,而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則是創作的源泉。

閱讀與文學的價值

殷培基深信閱讀與文學對於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他認為,閱讀與文學是思想交流的媒介,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並促使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他強調:「每一位偉大作家的經典作品都經歷了深刻的思考,閱讀文學就是在與這些思想進行對話。」在未來,殷培基希望能繼續探索文學的多樣性,並將自己的創作與教學相結合,培養更多對文學充滿熱情的學生。閱讀與創作的旅程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探索,才能在閱讀與文學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

作家×教師 殷培基的閱讀與創作之路
殷培基希望將自己的創作與教學相結合,培養更多對文學充滿熱情的學生。
作家×教師 殷培基的閱讀與創作之路
殷培基著作逾20本,計有:奇幻荒誕短篇《詭異人間》、《魑魅人間》、《怪病》、《心魔經》、《人魔紀》;青少年文學《爆籃》系列、《武神少年》系列、《罕天奇兵》;長篇小說《我要打NBA》;寫作範文《摘星老師的範文18篇》、《摘星老師的範文24篇》。其他作品散見於文藝雜誌《明報‧語文同樂》、《珍珠奶茶》、《中學生文藝月刊》、《大頭菜文藝月刊》、《香港作家》等。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