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港 Adobe Creative Cloud 及 Document Cloud 代理 – 上奇科技有限公司,結合全球知名多媒體軟件公司 Adobe 舉辦的首屆「創意多媒體達人企劃2021」,於日前假尖沙咀美麗華酒店舉行頒獎典禮,藉此表揚各參賽組別的優秀作品,同時讓學生透過作品展示自己的創意和技術。


大會邀請到 Adobe 香港及台灣地區 DME 銷售主管蕭家旭及上奇科技有限公司業務主管林偉彤為頒獎典禮致辭。其他出席及頒獎嘉賓包括 Adobe 香港及台灣地區數碼媒體技術工程顧問黃耀興、上奇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經理駱渭強、香港插畫師協會會長(2016-2018)伍尚豪及資深插畫及設計師徐羨曾(阿徐)。
Adobe 香港及台灣地區 DME 銷售主管蕭家旭指出:「作為全球領先的創意軟件品牌, Adobe 秉持 “creativity for all” 的使命,致力推動創意數碼媒體,讓每個人都能盡情發揮創意。 我們期望學生能夠多應用如 Adobe Creative Cloud 這類型的創意軟件,參與不同題材的多媒 體創作,從而發掘自身的數碼視藝潛能。」
上奇科技有限公司業務主管林偉彤表示:「上奇科技有限公司十分慶幸能夠將新穎的創意 工具帶到校園,在籌辦『創意多媒體達人企劃 2021』這段期間,我們免費舉辦 20 多個線上線 下工作坊,讓師生能夠在疫情下把握機會,作好充足的準備去迎接數碼媒體新紀元。此外,我 們亦非常感謝各單位的鼎力支持及贊助,讓『創意多媒體達人企劃 2021』得以順利籌辦。」
「創意多媒體達人企劃」致力成為本地最受歡迎及具認受性的聯校藝術活動之一,希望為學生提供藝術創作、即時創造力等多方面的體驗,以發掘他們的數碼視藝潛能,透過接觸新穎的科 技創意工具去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分析力以及對藝術的使命感。本屆企劃涵蓋全日制小 學、中學及大專組別並設有平面設計、動態影像及短片製作三個比賽組別,參賽者可以個人或 團體名義參賽。


經由資深傳媒人及業界代表所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嚴格甄選後,本屆企劃共頒發 49 個獎項,包括各組別的最佳作品大獎、網上人氣大獎及優異獎等,希望藉此表揚優秀的參賽作品,並鼓勵 學生日後能夠參與更多的創意媒體創作。
如欲觀賞「 創 意 多 媒 體 達 人 企 劃 2021 」得獎作品或查閱企劃詳情:https://ca2.com.hk/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ca2winner/
「創意多 媒體達人企劃 2021」得獎名單
小學組個人組別 (平面設計)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最佳作品大獎 | 曾俊燃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 與時並進的教室 |
網上人氣大獎及優異獎 | 劉詠霖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新常態 • 新學習 |
優異獎 | 黃柏希 (天主教領島學校) | 網課大檢閱 |
優異獎 | 譚伯臻 (天主教領島學校) | 網課體育堂 |
優異獎 | 梁家杰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 創新時代、開闊眼界 |
小學組個人組別 (動態影像)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最佳作品大獎 | 張天惠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新常態 新校園 學習無界限 |
網上人氣大獎及優異獎 | 葉曉陽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AI 融入校園 |
優異獎 | 梁晞婷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傳統學習與網上學習 |
小學組個人組別 (影片設計)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最佳作品大獎 | 吳溢珩 (聖公會李兆強小學) | New Normal, New School |
網上人氣大獎 | 李柏嶠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疫情下的校園 |
優異獎 | 孫浩恩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疫情下的插班生 |
優異獎 | 陳曉雯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新常態 新校園 2020-2021 |
優異獎 | 葉曉陽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New Normal New School |
優異獎 | 蒙宗麒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新常態.新校園 |
中學組個人組別 (平面設計)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最佳作品大獎 | 郝子霈 (西島中學) | N/A |
優異獎 | 汪雪灿 (西島中學) | N/A |
優異獎 | 楊珞偲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 Aitia |
中學組個人組別 (動態影像)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最佳作品及網上人氣大獎 | 林綽琪 (迦密中學) | The Pursuit of A New Normal |
優異獎 | Chio Cheok Weng (澳門培正中學) | 新式多元化校園 — 培正 |
優異獎 | Kelsey Lam (聖保祿學校) | N/A |
優異獎 | 李芷晴 (將軍澳官立中學) |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
大專組個人組別 (平面設計)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最佳作品大獎 | 陳析妤 (香港都會大學) | 改變角色 |
優異獎 | 羅曉嵐 (香港中文大學) | 指尖上的無紙校園 |
大專組個人組別 (動態影像)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最佳作品大獎 | 侯舒珊 (香港浸會大學) | 夕虹.After the Rainbow |
大專組個人組別 (影片設計)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優異獎 | 黃家俊 (香港都會大學) | Lost |
小學組團體組別 (平面設計)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最佳作品大獎 | 陳曉雯及黃嘉晴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新常態的日與夜 |
網上人氣大獎及優異獎 | 張頌恩、張愛琪、余可澄及余煒明 (聖公會李兆強小學) | New Normal New |
優異獎 | 伍悅澄、鄭巧晴及張天惠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現在•未來 |
中學組團體組別 (影片設計)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最佳作品大獎 | 黃泓境、吳瑋晴、曾熒、張德寶、陳世然及 陳浚軒 (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 | 愛·返學 |
網上人氣大獎及優異 獎 | 何洛瑤、朱家慧、關卓琳及鍾嘉瑞 (聖保祿學校) | Challenges faced in |
優異獎 | 黃柏熙、蔣俊安及潘希弦
(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
疫逆之後 |
優異獎 |
Yanar Ridvan, Yip Sze Hang, Man Suen Yui, Lam Chun Hin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 | Changes In The |
優異獎 | 周芷晴、莫晞同、李希琳及黃顯晴 (聖保祿學校) | Our ‘Normal’ School |
大專組團體組別 (影片設計)
獎項 | 得獎者 / 得獎學校 | 得獎作品 |
最佳作品大獎 | 何子喬、黃美昕及關汶鈺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 COVID in school |
優異獎 |
鄧榮俊、植雅汶、劉爾靖、梁偉迪、周錦賢、張美平、翩 翩、黃綺琪、鄺卓熙及陳思維 (香港都會大學) | 任何點 |
優異獎 | Jacqueline Hidalgo, Jana Gutierrez Villaverde (香港都會大學) | Domino |
優異獎 | 江嘉翹、林穎茵、吳樂希及李美珩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 Switch |
優異獎 | 方澤天、潘俊賢、蘇頌雅、王秋文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 一點五 |
傑出表現獎 | 武文趙、甄穎賢、施樂怡、鄺𣸱廷、黃穎彤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 N/A |
傑出表現獎 |
葉旻熹、黎卓浠、許綺庭及施佳麗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 網課後遺症 |
傑出表現獎 | 梁豪天、張君龍、蕭曉晴及劉佩琪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 原・點 |
傑出表現獎 | Leung Ka Hey, Chung Po Yu, Yeung Hoi Ching, Pang Kam Ying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 活在這時代 |
傑出表現獎 | 曹旨睿、鄭穎心、鄭思蓓及李曉婷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 等 |
傑出表現獎 | Chan Yuen Ching, Wong Mung Kai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 改變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