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小自行分配學位攻略

升小自行分配學位攻略

【OpenSchool專訊】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主要分為兩階段,分別為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未獲派心儀學校者則可叩門。入讀小一可謂孩子求學階段的新起點,面對眾多資訊及選擇,家長應如何為子女選擇合適的學校?家長應該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仔細了解校風、地理和分數等方面資訊,以物色最適合子女的學校。

全面了解學校資訊

「自行分配學位」約佔學校整體學額一半左右,有別於統一派位,此階段不受校網限制,家長可選擇替子女報讀任何一所官立或資助小學。雖然選校不受校網規範,但家長揀選學校時應慎重考慮地理因素,報讀就近居所的一所學校,免卻子女和家人接送舟車勞頓。

其次,家長亦要清楚學校背景,尤其校風和教學模式,切忌人云亦云,宜從學校網站及文件搜集資料,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業目標及課外活動等資訊,為子女揀選合適學校。

清楚掌握計分方法

第三則為「自行分配學位」中最重要一環:「分數」。「自行分配學位」不設面試或筆試,學校只以公開列明的準則計算學生分數,決定其入學機會。第一類學生為「必收生」,如學生有兄/姊在該小學就讀或父/母在該小學就職,必能入讀。至於第二類學位則以「計分辦法準則」決定,八項準則詳見下表,家長選校時可先自行計分,了解自身「實力」,推算入學的成功機會。計分總分有35分,一般而言學童有30分入學機會極大,反之如得15分,「競爭力」可能不及其他學生,家長應衡量是否仍然報讀「博一博」。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必要清楚查詢如宗教背景、校友關係的細節及所需文件,尤其千禧年代開始不少學校上、下午校分拆成兩所全日制小學,家長替子女報名前,應先向學校或教育局了解詳情,以免計算錯誤。

升小自行分配學位攻略

拆解自行分配學位計分疑難Q&A

Q:甚麼是「世襲制」和「計分制」?
A:「自行分配學位」佔該校小一學額約50%,其中30%學額會分配予有哥哥或姊姊於該小學就讀、或父親或母親於該小學就職的申請兒童,由於此類別的申請兒童必獲取錄,故此收生制度被外界稱為「世襲類」。假如此收生方法未盡用學額,學校可根據「計分辦法準則」自行分配學位;反之,當中如有不足之數,則以原本預留作統一派位的學額填補。相對「世襲制」約佔30%學額,「計分制」則約佔不少於20%的學額,此階段學校不可以任何形式的筆試或面試收生,須以計分方法甄選學生。

Q:「計分制」如何甄選學生?
A:「計分辦法準則」分三大類別:關係類、宗教社團類及適齡類。關係類主要考慮父母或兄姊與報讀學校的關聯,共設五項準則,包括父/母全職在與該小學同一校址的幼稚園或中學部工作(不論性質)或兄/姊在與該小學同一校址的中學部就讀、父/母為該小學的校董,此三項各計20分,另外如父/母或兄/姊為該小學的畢業生有10分,首名出生子女則計5分。

至於宗教社團類指學童及父母與該校的辦學團體有相同的宗教信仰,或父/母為該小學主辦社團的成員,兩項分數皆為5分。「計分制」最後一類為適齡類,如兒童於翌年九月開課時年滿五歲八個月至七歲,可獲10分。

Q:「計分制」總分有上限嗎?
A:有。「計分制」於關係類、宗教社團類及適齡類三類中各挑最高分一項計分,家長不可於同一類別中揀選多於一項,換言之學童總分最多可獲35分(關係類20分+宗教社團類5分+適齡類10分。)。一般而言,如學童獲30分以上,入學十拿九穩,然而入學機會大小仍然取決於申請者數量,不能一概而論。

Q:「計分制」需要證明文件嗎?
A:需要。報名時家長需要向學校遞交不同文件,常見宗教類文件為天主教香港教區發出的領洗紙、牧師推薦信等;父/母關係類則要預備畢業證書、肆業證明書等,如年代久遠未能找到相關文件,部分小學接受申請補領證書。

遞交申請表前,家長如對計分方法或證明文件有疑惑,建議直接向心儀學校查詢詳情,尤其是有關「相同宗教」及「主辦社團的成員」的定義,雖然部分基督教學校認可天主教洗禮的文件,但各校做法不同,家長務要清楚查詢,不可大安旨意,例如以往便曾有家長以基督教徒身份報讀天主教學校,結果不獲計分的新聞。

升小自行分配學位攻略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