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VR、AR融入學習 培養學生成創建者

在今屆「創新教師獎」賽事中,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是大贏家,該校有2名教師奪得殊榮。不過,對其中一名得獎者、該校資訊科技主任馮健剛來說,其創新教育路亦非一帆風順。

馮健剛憶述,3年前剛開展資訊科技教育工作時,曾信心滿滿寫了一個美輪美奐的教案參加電子學習比賽,當時自以為已加入了很多電子學習元素,有望奪獎,結果卻空手而回,他失望之餘,也反思問題所在,「後來我發現,原來自己只是寫了一份『說明書』,教學生怎用這個或那個平台,學生能把科技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上嗎?其實是零的!」

VR、AR融入學習 培養學生成創建者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資訊科技主任馮健剛,打破傳統紙筆閱讀報告模式,設計「自閱‧自拍‧自製」好書分享活動,讓學生透過文字及影片,製作擴增實境(AR)的閱讀報告。(劉焌陶攝)

上網課 ≠ 電子學習

正如今天,全港學校都熟練地上網課,但並不等於所有學校都推動了電子學習。「如果只是用電子學習平台來交收功課,但所有學習、作業都是維持紙本,那就不算是真正的電子學習了。」馮健剛斬釘截鐵地說。

不斷探索、一直累積經驗,馮健剛近年積極嘗試把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結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包括中文科的閱讀報告、英文科的口頭匯報、藝術創作等,「我期望學生是內容的創建者,而非單純是資訊科技的使用者」。

VR、AR融入學習 培養學生成創建者
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空間思維及編程能力,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電腦科教師李嘉耀所編製的無人機校本課程,同時涵蓋小六數學科「角度」、「圓」及「三維空間」的課題,讓學習變得更深入、具體和有趣。(劉焌陶攝)

今次他獲評審團垂青的「自閱.自拍.自製 – AR閱讀『方』」教案,便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軟件工具,做出一個有聲音、有畫面、有文字的非一般閱讀報告。學生先揀選一名喜歡的中國歷史人物,閱讀或搜尋人物資料,然後利用語音輸入完成Google文件的寫作分享;之後,再自拍有趣的短片表達讀後感,為製作AR閱讀「方」作準備;最後,學生以Paper Merge cube,再配合CoSpaces App,輸入已經準備好的文字和影片資料,一個AR閱讀報告便誕生。

這兩年間,在科技教育的發展上,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如坐上高速列車,但馮健剛強調,一切都從學生需要出發,「我經常叫拍檔提醒我,不要讓我走火入魔,究竟我們是否在做教育?抑或為做而做?還是做了,學生真的應用到知識呢?」

VR、AR融入學習 培養學生成創建者
高小常識科經常用到AR工具,圖中學生正在研究植物細胞。(劉焌陶攝)

操控無人機 學抽象數學

馮健剛口中的「拍檔」,正是該校另一名「創新教師獎」得主李嘉耀,他針對小六學生所策劃的無人機校本編程課程,同時融入數學科知識,意念亦非常創新,「這個雖然是電腦科課堂,但當中有幾節,會讓學生透過操控無人機,學習較抽象的數學知識,包括角度、圓的特性及三維空間等」。他說,透過科技輔助學習數學,可減少紙筆的操練,讓過程變得更有趣,這個亦是創新教育的精髓。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5期]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