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記人的傳承精神——循環
「花開花落,落紅孕育桃李;魚縱魚躍,躍金綻放光芒。」這句對聯,是校友黃老師與他的學生一起創作的。短短兩句,已刻劃出莫壽增的環境,更帶出其獨有的傳承精神。
現任莫壽增的老師,有不少都曾是莫壽增的學生。在訪問的過程中,得知原來不少老師之間都有奇妙的緣分,黃老師笑指:「你現在的文學老師,曾是我的學生;而教導我們文學的老師,是同一位。」此景象正正契合了那對聯:「花開花落,落紅孕育桃李」——教導現任老師的老師,雖已離職,卻孕育出代代英才——我們的師兄師姐,有不少成了我們的老師;乃至其他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等,偶爾也會在學校講座、課外活動,甚至醫務所、銀行等不同場合遇上,連繫總是不斷。由此可見,「落紅」並不是結束,它完成了其使命,使它的殘骸變成泥土的養分,把自己的精神傳承給新的一代。師公的精神傳承給了現任老師,當初隱沒在泥土的新苗已然發芽,有了「落紅」幫助,成了一棵大樹,就像現任老師都背負着當初師公的教誨,把當初他們所學的,傳承給下一代,帶領着現在的學生前進,成了一個逐漸壯大的循環。
「我們也曾憂慮過,疫情後,同學對於學生會、社的活動會否失去熱情,大量職位出現空缺,但事實卻截然不同。」這就是莫記人的精神。時光飛逝,許多人不知不覺已到了高年級的位置,要承接上一任傳下來的職責。很多人其實也沒準備好,但同學們仍願意承傳一代代遺留下來的東西,不會破了這個循環,甚至會想做得更好——雖然老是說「我沒能力」、「我害怕做得不夠好」,但那些主席、社長還不是如常的去做嗎?各項活動仍然如火如荼進行,莫記人就是口裏說不,但身體卻還是會做,哪怕這可能是一件很困難、充滿挑戰的事——這就是莫記的傳承精神所在。
那一番風景
「魚縱魚躍,躍金綻放光芒。」這就與我校著名的荷花池有關聯了。學校風景開揚,長年有陽光照射,光影射落,隨水面波動,便有浮光躍金之感。錦鋰在閃閃發光的水面跳上空中,又向下潛,旁邊伴有荷花、樹木,讓人心曠神怡。

從課室門口放眼望去,一片綠意盎然。於莫記任教經年的徐老師道:「我很喜歡從莫壽增放眼看開去的景色。」他指,所見的景物雖多,但卻分明。從走廊向外望去,下,能看到網球場、回校陡坡上的活潑人事;上,就是白雲樹影的恬靜自然。有別於市區學校,風景往往被高樓遮擋;莫壽增卻得天獨厚,立在山崗之上。清晨的光線射進走廊,哪怕是天天走那艱辛的斜坡也值得了。黃昏的晚霞粉紫纏繞,帶給留校工作的人一點慰藉——有這美妙的景色陪伴,好像也沒有那麼辛苦了。上課見累,走出課室門囗,吸口氣,沉醉在藍天山林之中,那舒坦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煩惱一掃而空,又再次充滿活力面對課堂。不僅往外視野開闊,因結構佈局使然,廊道上亦幾能俯瞰整個校園環境。操場上那些熱血青春的瞬間,能輕易盡收眼底,莫記人揮灑的點點滴滴,也自刻寫在同學的記憶之中。

莫記人之特質
「其實莫壽增的學生『讀得又玩得』,不少擔任社職、主席的同學都能兼顧好學業,這是十分難得的。」三位受訪老師都不約而同地說。不少同學在放學後也不會立刻離校,而是留在校園的不同角落。在課室裏籌備活動、學生會室裏開會、或是投入籃球排球的世界等——放學後的學校,甚至比上課時更熱鬧。「莫壽增的學生不是『死讀書』的,他們在各個範疇,都有各自擅長的一面。」音樂方面,每年的大型活動SingCon,總有海量的參賽者。到決賽時,總因他們高超的音樂技巧面驚嘆。運動方面也不乏尖子,不論球類抑或田徑,各種比賽的頒獎台上總能看到莫記人的身影。他們在球場上揮灑的汗水、堅持的腳印,成了他們成功的來時路。藝術方面,畫畫、跳舞,也自是莫記人的特長。校內許多壁畫、壁報,都是同學親手設計繪畫的;每逢佳節,學校也會邀請舞蹈組表演,讓同學欣賞已傳承良久的美妙舞姿。

「至於讀書方面,我認為他們有很好的學習氣氛,保持良性競爭,並不是互相鬥爭的那種。」徐老師又道。雖說同學們參加很多課外活動,但當到了大型考試,也會適當調整自己的計劃;不少同學喜歡三五成群的形成溫習小組,互相抽問內容;也樂於將自己的筆記、溫習方法等互相分享,務求一起進步,而不是明爭暗鬥。遇上考試時,難免會情緒低落,甚至崩潰,同學們也會互相開解、安慰。同為校友的中文科魏老師,看着荷花池中鯉魚嬉水,不知是否憶起那「知魚之樂」的故事,便道︰「有時老師也未必能夠觀察到那麼多學生的情緒,多虧了其他同學,能讓我知道他們的需要。」同學之間會提醒老師留意個別同學的情緒,老師也會在同學需要時幫助他們,不厭其煩地回答問題,乃至把自己的經歷分享予同學,做到「亦師亦友」。

莫記人可以說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完全符合了學校的校訓「德、智、體、群、美、靈」,在多方面發展,發掘更多可能性。「莫壽增是一個很有愛的環境,這對學生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三位受訪老師皆感到,大概就是因為在這麼有愛的環境中,學生才都能讀得開心、玩得開心,在形形色色的活動中,總能找到自己擅長的一面。莫記人的精神、特質,都是基於有愛的環境,這些都是一代代傳下來,很早就形成的,謹願能續代代傳承下去。
傳𠄘精神之必要——師生情
時代的變遷、校園的變改,老師與學生之間卻從未斷聯。「他們畢業回來與我敘舊,話題源源不絕,傾談超過兩小時仍意猶未盡。」徐老師笑意洋溢地說。年代的差異絲毫無阻與學生的互動、交談,正因經歷的不同,師長們能傳授自己過去的經驗,學生能分享當下的新事物。學習從來都是雙向的,老師能教導我們書本的知識與技巧,我們亦能分享自己的想法與創意。
到了訪談的尾聲,和黃老師朝教員室走去。走廊上,已畢業的師兄和老師侃侃而談,分享近況;也有老師在開導中六的師兄師姐,幫助他們舒緩壓力。「Cheerful! Powerful!」我們都受充滿力量的打氣聲吸引,朝外望去——晚霞下,是社際籃球比賽。四社的社職都為自己的社員打氣,操場上堆滿了人,紅黃藍綠聚在一起,色彩繽紛。「 看!正所謂『文武雙全,讀得又玩得』。」落紅的種子仍不絕生長傳播,我們看着,便都開懷笑了。
文:歐子優、李濼晴